
脓疱疮的防治!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门诊上经常遇到,而现在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已经不多见了,曾经的常见病却渐渐成为少见病了,所以有必要科普一下这个疾病。
病因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或者自身接种传染。

典型皮损:为成群分布大小不一的脓疱,疱壁薄,易破,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破后形成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痂皮,周围的脓疱结痂导致痂皮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片状痂皮。
本病夏秋季节多发。
儿童多见(2~7岁),成人也有(病情较儿童严重),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暴露部位,常有瘙痒感。严重患者可出现发热、怕冷,甚至败血症或肾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个别患者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治疗主要是局部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预防并发症。
轻的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聚维酮碘溶液等。严重的必须全身应用抗生素,形成SSSS时,应联合丙种球蛋白住院治疗。

治疗建议:
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禁止用水洗患处,直到治愈,否则洗到哪里,传染到哪里!万一出现高热、皮疹全身播散、患者状态差等情况,应立即急诊!
预防:
平时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儿童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脓液等分泌物;患者衣物应开水烫洗后暴晒,有条件的也可以直接扔掉,不可共用洗漱用品如毛巾、浴巾等。

注:部分图片来自专业书籍和本人参与主编的皮肤科图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系郭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郭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