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肝妈妈的妊娠和哺乳--修改中
大三阳母亲生宝宝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表时间:2011-06-23 04:58发表者:朱刚剑14378人已读编辑这篇文章
大三阳母亲携带的乙肝病毒水平较高。如果不采取阻断措施,很容易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小宝宝。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病毒一旦进入到新生儿体内,就很容易潜伏下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常见的有子宫内传播和分娩时传播。
什么是子宫内传播。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再发育成胎儿,由母体的子宫面将养分透过微血管壁进入胎儿的胎盘微血管内。2层微血管可以让溶解的养分通透,却能阻挡病毒颗粒通过,故子宫内很少发生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但如果孕妇跌跤、跳跃或剧烈的颠簸,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血进入胎儿血循环,则可以发生子宫内的母婴传播。
什么是分娩时传播。新生儿在产程中有大量母血污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皮肤中微小的伤口进入伯伯体内。这也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占到95%左右。值得一体的是:人类的精子和卵子中并无乙肝病毒,并不能经遗传传播。
如何预防子宫内传播。子宫内传播约5%,虽很少,但最难预防,主要由于一些动作使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血进入胎儿血循环。孕妇当然要活动,应该做一些平稳的运动;但不要跳跃,不要跌跤,不要坐公交车的后座,这样可能会减少一些子宫内传播。
在妊娠的32周(8个月)时,如果查病毒水平很高,还必须降低。国内外有些医院在妊娠的32周(8个月)时给患者加服替比夫定至分娩时,多数能把病毒从7次方降低到3次方没有发现不良后果。
替比夫定是乙肝抗病毒新药,是2007年才上市的,为妊娠期的B类药(经动物实验研究未见对胎儿的危害)。目前抗病毒药物里面对胎儿影响对妊娠影响最低的药就是替比夫定,是唯一目前妊娠B级的核苷类药物。妊娠A级就是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B级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因为目前国内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数据,这种治疗方案仅供个人参考。
有专家曾建议在妊娠的后三月,每月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但近两年,这种治疗方案已经被认为无效。因为2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大三阳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无疑是沧海一粟《乙肝指南》不推荐这种方法。
如何预防分娩时传播。要阻断分娩时传播必须在新生儿身上采取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预防。
乙肝疫苗:每次需20μg,常规注射时间是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1次;最好在第2个月时增加注射1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母亲的病毒是在产程中污染新生儿的,建立感染的潜伏期大约要2个月。婴儿需要重复注射疫苗,体内才能逐渐产生足够的抗体,故开始注射越早越好;2个月时增加1针有强化作用。我国乙肝疫苗剂量不足,“大三阳”母亲的新生儿20%以上预防失败,所以还需要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协助。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婴儿需在2~3个月才能产生少量抗体,为获得早期保护,还必需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吸收后血清中就能出现抗体,就有了保护性。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需200单位,须与疫苗在不同侧的臀部注射,这样疫苗(抗原)才不会与球蛋白(抗体)在局部中和掉。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对“大三阳”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超过90%。要注意的是:有些产妇以为剖腹产能降低母婴传播率,但一些研究表明剖腹产与自然分娩的传播几率相同。
乙肝妈妈可以给宝宝哺乳吗
发表者:朱刚剑49105人已读编辑这篇文章
历经十月怀胎,宝宝的降临让妈妈感到无比幸福,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嘴,年轻的妈妈是多么想给怀里的宝宝喂奶啊!但传播乙肝病毒的恐惧使“大三阳”的母亲顾虑重重。
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其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方案,同时明确了乙肝的规范化治疗标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容质疑。
为什么有些乙肝的科普文章,提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不能给孩子母乳喂养。而指南明确规定HBsAg阳性的母亲可以哺乳了。让我们做些具体的分析
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近年的研究解除了这一顾虑:母乳中曾偶尔检出过乙肝病毒,但经口喂给大猩猩未引发感染。调查许多“大三阳”妈妈,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别。
国内学者王建设等在国外发表的文章(Int J Clin Pract杂志2003年;57期:100-102页):慢性乙肝携带母亲的230个新生儿,都接受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一年时检查产生表面抗体的婴儿,母乳组有90.3%;非母乳组有90.3%,没有显著差别。
国外学者的报告(Hill JB,et al.Obstet Gynecol,2002;99:1045-105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新生儿369人,都接受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母乳101人(平均母乳4.9个月),非母乳喂养268人,两组母亲“大三阳”分别占22%和26%。对这些婴儿在15月龄时检查,只有非母乳喂养的9名婴儿(3.4%)感染了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婴儿都没有感染。
总之,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母乳喂养为什么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1、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2、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作一个偏安全的估计。假设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几率是1%,乳汁中的乙肝病毒经消化道进入血液的几率是1%,进入血液的病毒在血液中存在抗体的情况下躲过人体免疫攻击导致感染的几率也是1%,那么母乳喂养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就是0.01×0.01×0.01=0.000001,即百万分之一,这百万分之一的感染几率值得担忧吗?
为什么要强烈主张母乳喂养?
母乳中有各种各样成年人才有的抗体,这是小儿缺少、又很需要、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故妇儿医学中从来十分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哺育是一切动物的天然行为,一出生就在吸吮母乳中接受母爱的抚育,对小儿性格的养成也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对小儿的身心发育都很重要,吃母奶是“上帝”给予小儿的“人权”,不要轻易剥夺小儿的权利。
宝宝患上乙肝的真正原因
现在进口乙肝疫苗的剂量1支10微克,国产疫苗1支5微克。当前新生儿的注射剂量显然不足,抗体阳性率约80%,仍有发生感染的,家长可能误认为是母乳喂养的缘故。因而,主张母乳喂养是有风险的,不知有些医生和科普文章不主张母乳喂养是否与此相关。
目前已有专家建议: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应为200 IU一次,乙型肝炎疫苗20μg一次,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病毒水平很高(大三阳/HBV DNA等于、高于7次方)的母亲,婴儿即使用疫苗和球蛋白联合注射,仍有5%免疫失败。这是由于宫内感染所造成的。虽很少,但最难预防,怎么办了。国内外都报告过:母亲在妊娠32周时开始服贺普丁,分娩时血清病毒水平可以降低2次方。目前拉米夫定没有引起新生儿畸形的报道,安全性比较可靠,致畸率可能非常低,但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仅供患者谨慎考虑。
很多朋友们认为自己生病只要按时吃药有着正规的治疗方法就可以治愈这个疾病了,所以在其他方面上没有任何禁忌的。这样往往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大家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丙肝患者可以哺乳吗。
病例一:
病情描述:
丙肝可以喂奶吗?你好,我老婆刚生完小孩,怀疑有丙肝,我们一直没喂奶,请问我们现在可以喂奶吗?
问题回答:
病情分析: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丙肝产妇和丙肝抗体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可能性小,可以给婴儿喂奶,但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则应停止喂奶指导意见:需要指出的是,肝炎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
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可分为产前(宫内)感染传播,分娩时感染传播和产后传播,后者就主要是指哺乳传播.已有文献报道乳汁中可检出HCV一RNA,哺乳传播HCV是可能的.如国外报告1例HCV一R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经阴道娩出,生后母乳喂养,在出生和1月龄时HCV一RNA阴性,3个月后才出现持续性的病毒血症.另1例HCV一R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10个月才被检出病毒血症,而这位母亲的母乳内存在HCV一RNA.多位外国研究者均在丙肝母亲的乳汁中检出HCV一RNA,检出率分别为29%,10%和100%.由于有关母乳传播HCV的资料还不多,尚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入这方面的研究才能确定母乳在HC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虽然如此,仅有的资料已经证明HCV乳汁传播的可能性,加上对于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措施,因此,我们建议丙肝母亲不要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
病例二:
病情描述:
丙肝妈妈能给小孩喂奶吗无不明
问题回答:
病情分析:33岁,女,丙肝患者,哺乳期,建议不要母乳喂养指导意见:你好,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可分为产前(宫内)感染传播,分娩时感染传播和产后传播,后者就主要是指哺乳传播.已有文献报道乳汁中可检出HCV一RNA,哺乳传播丙肝是有可能的.建议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可以用奶粉代替.另一方面,妈妈要积极做丙肝的治疗,因为丙肝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病情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一般的身体接触是不会用什么影响的.指导意见:但鉴于孩子太小,抵抗力差,另外,丙肝是否可以通过家庭密切接触传播的问题上存在争议,还是应该有所避讳!
病例三:
病情描述:
妈妈是丙肝病毒携带者,能给婴儿喂奶吗?一切正常1月1日生孩子做产前检查查出来的
问题回答: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是不可以给婴儿喂奶的.指导意见:产后母乳喂养经乳汁传播;产后接触传染如母亲的唾液,汗液,尿,粪等方式传播.回乳是避免用雌激素,以免损害肝功能,可用中药炒麦芽,皮硝包敷乳房等方法回乳.
你好,建议你最好不要母乳喂养.丙肝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建议你用传统中药川楝子,佛手柑,白术,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海南沉,高丽参,泽泻,黄芩,乌术粉,茯苓,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猪苦胆汁治疗;这些传统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养胃健脾的功效,能快速去除丙肝病毒!祝你健康!
本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了关于患者的一些生活常识等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预防疾病的继续发展。生活中只要及时治疗和预防,一般就能治愈。但是,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患者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才更有保障。
丙肝妈妈能给孩子喂母乳吗?
2016-06-27 19:21母乳
今天,一位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来信问我:“请问丙肝妈妈抗体阳病毒阴,可以喂奶吗,喂奶传染的概率有多少,谢谢!”
丙肝病毒感染母亲产后哺乳对婴儿的影响至今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母乳和初乳中可以检测到HCV RNA。因此有人认为,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有一定风险,尤其是HCV RNA载量较高者,可能通过母乳或通过婴儿吸吮破损的乳头而使婴儿感染。这些母亲最好避免母乳喂养[1-3]。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相比,未增加新生儿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4-7]。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中的HCV RNA浓度太低,少量的丙肝病毒可能很容易被胃液灭活,初乳和母乳中的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能避免婴儿期丙肝病毒的感染从而保护婴儿[8,9]。因此,2011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发布的丙型肝炎管理指南(简称:欧洲丙肝指南)和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院的肝脏疾病与妊娠指南均推荐:对于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只要其艾滋病抗体阴性且未静脉吸毒,即可进行母乳喂养[10,11]。
总结以上意见,本书作者建议:①单纯抗HCV阳性母亲可以正常母乳哺养;②HCV RNA阳性者尤其是病毒载量较高(≥1×105 IU/ml)者,在乳头破裂、损伤或出血时暂停母乳喂养;③肝功能异常的丙肝病毒感染母亲不建议母乳喂养;④母亲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不建议哺乳;⑤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应根据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治疗状况选择婴儿的喂养方式。
本文是朱刚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