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孩子偏食,从添加辅食开始
昕昕二岁半了,因为喂养困难前来就医。昕昕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来了,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责怪孩子,说,昕昕只吃猪肉,其他荤菜不吃,说,蔬菜的话也只是吃土豆。我耐心的询问孩子所有饮食上的情况,一直回顾到母乳喂养的时段。
追溯到昕昕开始尝试添加辅食时的情况,昕昕6个月时开始尝试添加辅食,当时对于新食物孩子不是太感兴趣,只是成功添加了肉糜及根茎类食物。对于拒绝的其他食物,家人没有进行反复尝试添加,因此目前昕昕只接受婴儿期接受的食物种类(猪肉和土豆等食物),其他食物一概不理。
我告诉昕昕的家人: 0~6月龄期间,绝大部分宝宝对奶有着绝对亲和力,冷不丁地尝试接触新食物,抵触、拒绝是正常生理现象(当然也有容易接受辅食的宝宝,那就恭喜妈妈喽),所以首先宝爸宝妈们要接受宝宝的拒绝,不灰心不气馁!想让宝宝接受新的食物,只有一条秘籍——坚持每天耐心少量尝试,直到宝宝接受这种新食物为止。昕昕目前这种情况正是因为没有坚持添加其他辅食所致。
专家指出:婴儿期辅食添加很重要,为宝宝儿童期甚至成年期的食物喜好奠定基础。合理正确的婴儿期辅食添加可以减少儿童期发生挑食及喂养困难的风险。
6个月的海,因呕吐、排绿便前来就诊。原来家人正给海尝试添加辅食,昨天新加入米糊进行尝试,海非常接受“新朋友”米糊,喝了一小碗,结果第二天出现了消化道不适症状。
我告诉海的家长:别紧张,适应了就没事了,不要放弃添加辅食的努力!
常常有人问:啥时间添加辅食最适宜?最新研究表明,基本建议4~6月龄间尝试添加辅食。
荣宝,9月龄,之前一直母乳喂养,还未进行辅食尝试。最近开始添加辅食,家长就遭遇了想象不到的阻力,内心很“受伤”,因此前来就医。我跟荣宝爸妈强调了适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4~6月龄是婴儿的味觉发育敏感期,该时期是咀嚼吞咽固体食物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延迟添加辅食会因错过味觉发育敏感期,导致BB更不容易接受辅食,辅食添加之路更曲折。其实适时添加辅食不单纯可以让孩子容易接受新食物,还有预防生理性贫血、预防乳牙龋、预防缺锌、减少过敏反应等作用。
洋洋则是另一种情况。洋洋1岁了,妈妈抱怨讲孩子挑食,不吃肉。其实洋洋从6月龄起加辅食,青菜、水果已经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块状,惟有吃肉一直是做成肉末吃,现在洋洋一周岁了,却拒绝吃肉。我告诉洋洋妈妈:没有了咀嚼,消化酶减少,对某些常吃的食物会产生厌恶,甚至因为缺乏了咀嚼功能的锻炼,语言发育也可能发生延迟。
谈到具体添加辅食,我给家长的建议就是16字秘籍——循序渐进、反复尝试、从少到多、从细到粗。
循序渐进就是:最初4~6个月起添加米糊,尤其是强化铁的米糊;引入食物根块茎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依次逐渐引入蛋黄,河鱼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如果添加顺利,7-8月龄可考虑添加肝脏,动物血等。每一样新的辅食添加增量周期4~7天,具体因BB体质及个体情况而定。
从少到多,这个大家都明白。以蛋黄添加为例:最初添加辅食可以1/8或1/4蛋黄去让宝宝尝试,如随着每天尝试宝宝逐渐接受了蛋黄,即使爱吃,也要控制喂养量(推荐1/8或1/4蛋黄);宝爸宝妈还要观察宝宝吃完辅食后状况,比如第二天大便怎么样,有没有出现湿疹等等;如果状况良好,可在此基础上慢慢添加,4-7天左右添加整个蛋黄量。如果在添加辅食过程中,BB出现大便异常或者湿疹等等异常状况,一般情况需要调整添加辅食的量,在之前基础上减量进行尝试。
从细到粗,就是添加辅食的食物状态顺序:糊状—碎末状—块状。
荣宝妈妈说,孩子就是不肯吃,怎么办?我想说反复尝试很重要,要选择尝试时机:尽量选择宝宝心情愉悦,处于饥饿临界状态进行尝试;要培养BB对于食物的兴趣,进食行为是靠学习获得的,可以让宝宝去用手先感觉食物, 培养宝宝对于食物的兴趣,增加宝宝对于食物的兴趣会增加辅食添加成功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切记避免用电视、视频分散BB注意力喂养辅食,边看电视边吃,否则长时间下去,会降低小儿对食物味觉的敏感性和饥饱能力的自控力,危害很深远。
合理添加辅食为BB在婴儿期提供了尝试和接受各种新食物的机会,除了对于BB体格和神经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还可以很好地预防儿童期挑食。儿童期挑食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在BB婴儿期辅食添加不合理造成的,其实“儿童挑食”这口锅更应该家长们去背。
本文是吴友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