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1适应证
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60%。②狭窄远端血管正常,后循环血管病变长度<20 mm ;前循环血管病变长度<15mm 。③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
2禁忌证
①脑梗死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②慢性完全血管闭塞。③狭窄段呈锐角。④狭窄段血管正常管径<2mm。⑤颈内动脉弥漫性狭窄。⑥先天性发育不良。⑦烟雾病、动脉炎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变。⑧脑梗死后2周内。⑨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⑩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⑾预计生命存活<2年。
3术前准备
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4狭窄血管测量方法
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5操作方法
①有条件者,尽量做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②经皮股动脉穿刺,使用6F导管鞘。③全身肝素化,术后不中和肝素。④一般使用单导丝技术,导丝要求在0.36mm(0.014 inch),长度180一190cm。导丝头端软头长度>10cm 。若狭窄段存在夹层或动脉瘤样扩张,使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造影证实微导管穿过狭窄段,进入血管真腔后,用0.36mm(0.014 inch)交换导丝( 300 cm ),然后再置入支架。⑤可以选择球囊扩张式支架,也可选择自膨式支架。选择自膨式支架一定要进行预扩张。⑥球囊扩张式支架释放压力为所选择支架的命名压(Name inch pressure),逐步缓慢加压。若释放支架后,在血管内仍有残余狭窄,可以选择扩张球囊行支架内后扩张。⑦高度狭窄的患者伴有侧支循环欠佳者,在支架释放前应注意控制血压,收缩压为基础血压下降20-30mmHg,支架置入术后24h仍然维持低血压。但若存在其他血管狭窄,应注意血压不能过低,以免造成低灌注性梗死。⑧术后不中和肝素,3-6h后拔出导管鞘。
6注意事项
对45岁以下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若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不足,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7术后用药
围手术期3d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术前,同时给予低分了肝素钠0.4 ml 2次/d。3d后维持术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一6个月,3-6个月后酌情减量。
8并发症及其处理
①血管破裂:发生在球囊预扩张或支架置入过程中,根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先用球囊封闭破裂处,并立即中和肝素,酌情给予外科修补;在无穿支动脉部位,可以尝试带膜支架。②血栓形成:处理方法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③穿支动脉闭塞:可以用扩容、升高血压等方法治疗,慎用动脉内溶栓。④再狭窄:评估后可以用球囊扩张或再次支架置入。⑤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酌情给予对症处理。
本文是张晓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