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沈智勇 三甲
沈智勇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外科

剖析结肠癌的5大早期症状

16950人已读

结肠癌是常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约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但很多人将结肠癌与直肠癌混为一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认识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一:

排便习惯的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结肠癌最常见的主诉。这种改变也许就像排便从隔天一次变为一天一次那样不引人注意,人们总是不重视这些这些现象,直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般来说,结肠远端的病变引起的表现要比近端病变更显而易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1、与近端肠内相对较稀的大便相比,远端肠内成形的大便通过狭窄的肠腔更困难;2、近端肠腔本身较远端大;3、由于远端肿瘤出现其他症状(便血、疼痛),使病人更易注意到排便习惯的改变。

长早期症状二:

便血

便血是仅次于排便习惯改变的最常见症状。便血可为排除肉眼可见的血便或为便潜血阳性。由于这种出血属于下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病变部位越靠近远端,血液的变化越少,看起来越鲜红。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的癌,血色偏红,常被误诊为内痔、痢疾或肠炎。

出血量与癌肿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亦不能确定即是癌肿所致。一些非恶性疾病如肠结核与慢性肠炎虽也可有便血的表现,但对有血便或持续性便潜血阳性病人,仍应首先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并进一步检查,以求确诊或排除。

早期症状三:

黏液脓性血便

由于结肠癌所处的特殊部位及环境所致,几乎所有病人出现血便时,期间混有脓细胞和黏液,形成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大便内带黏液的多少与癌肿本身的性质有相关性.

黏液便与肿瘤部位也有关系,例如,右半结肠癌所分泌的黏液由于肠蠕动细小而频繁,使黏液与稀糊状大便混合均匀,因而黏液不易被肉眼发觉。而左半结肠中的粪便已渐趋成形,黏液与大便常不混淆,易被发现。因此,黏液血便应被看做是对诊断结肠癌有高度提示意义的联合症状。

早期症状四:

稀便和便秘

在结肠癌患者中,常常出现稀便和便秘症状,有时两者还可交替出现。

稀便主要是由于肿瘤局部渗液或黏液分泌增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便秘主要是由于肿瘤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所致。

如果患者先出现稀便的症状而后出现便秘的症状,则可能提示瘤灶在不断增大,病情在不断加重。

早期症状五:

腹痛与腹胀

结肠癌患者可出现腹痛与腹胀,其中腹痛的发生率比腹胀高。疼痛根据时间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疼痛。当肿瘤侵发肠壁全层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多出现在肠梗阻时或有肿瘤造成的肠道刺激引起。

在结肠癌患者中,腹痛发生率为60%-81%左右。升降结肠牵拉后腹膜造成的后背痛是一个不常见并且是晚期的症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沈智勇
沈智勇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