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晓阳 三甲
张晓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遭遇“感冒”的纠结

1420人已读

感冒的纠结在于“治与不治”。西医多持“不治”之论,既有道理,也有无奈;中医多秉“要治”之诀,辨证论治,安全有效。

纠结,是因为感冒背后隐藏着两个病:一是普通感冒,二是流行性感冒流感)。西医认为,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度、自限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7天,可自愈,故不须治疗。流感则不同,它不仅经常偷袭人类,还常常造成巨大灾难。如1918~1919的西班牙流感,就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约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据新华网报道,近三个月香港流感已经造成327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中),超过当年SARS造成的伤害。因此,全世界的医生都知道:流感必治,而且治之犹恐不及。

有人说,“我对感冒从不纠结”。那是因为您没有身临如下境地: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咽痛、咳嗽,全身不适、头身疼痛,伴发热(38OC)已2天的患者是您的幼年孩子、长辈至亲、上司领导。在“流感的临床症状无特殊性,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1]的真实世界中;在“流感必须及早治疗,48小时之内用抗病毒药物。”的压力之下,让您决断“治还是不治”,您真的不纠结?

其实,“感冒不用治”,是一个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式的真理。自己消受时,因为错了也不会遗祸他人,所以不纠结。面对您的亲人、患者、要承担责任时,您真的还能这么潇洒?

说起来,感冒的诊断即容易又困难。只要症状37天缓解,没有不良后果,就能确诊为普通感冒;症状迅速加重、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系统损害等就不是普通感冒。非常容易!难的是,在3天之内做出准确判断。

“感冒不用治”不是一句实话。针对普通感冒,不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工作中,现代医学都明示并经常应用解热镇痛、缓解鼻黏膜充血、抗过敏、止咳等药物,只不过这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并非单为感冒而设,不能算感冒的特有治疗,所以,被忽略在了“不治”之列。

“感冒不用治”是一句无奈之语。由于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就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数十种,而现代医学并没有针对这些病毒的特效药物,所以,没办法提供特异性的治疗,只能束手不治,听天由命,默默祈祷自己的免疫系统不要临时“掉链子”。

“感冒不用治”具有局限性。不在流感发病季节、未见暴发流行病例、发热低于39OC、病程在3天之内,这句话基本正确。之后就要看病原学检测结果、症状持续时间与表现轻重、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再做判断。如果在流感发作季节,这句话则可能是一句“惹祸上身”的众怒之语。另外,老人与儿童要么抵抗力低下,要么基础病多、脏器功能差,易在感冒时出现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对此类高危人群说“感冒不用治”要谨慎。

“感冒不用治”具有冒险性。患者3天之后如果被证实不是普通感冒,必会丧失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直接进入许多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的中期治疗,难度与风险当然与早期治疗不能同日而语。虽然医学的进步总是与风险相伴,但是,谁愿意成为那些风险中的“不幸者”呢?

“感冒不用治”具有麻痹性。因为“不用治”,许多患者不拿自己当病人,在身体状态不好又有外邪入侵的情况下,仍然任性而为,有遗患为祸之虞。适当的治疗,不仅有药物的正面作用,治疗行为本身,也会警示患者,减小活动范围,注意生活起居的调养,有利于战胜病邪,走向康复。

“感冒不用治”也有积极作用。它提醒医患双方,普通感冒多可自愈,严密观察,对症处理即可。不必大动干戈,妄用抗生素、妄行输液等无益之举,劳民伤财。

普通感冒虽轻,但也是个“欺软怕硬”之徒。中西医都公认,身体状态不好、免疫力(正气)受损、加之感受外邪(风、寒、热)等环境因素是导致感冒的重要原因。自身状态不好,又遭遇“居心不良”者的闯入,不积极应对、驱逐,还寄希望于它“自废武功”知难而退,真的需要“宽广的胸怀”!

感冒是源自中医的病名,宋代有一个医生发现有一种外感病与伤寒和温病不一样,它病情轻、不传变、较伤寒和温病容易治疗,因此,提出了“感冒”这一病名,其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还给出了治疗“感冒”的三张处方。这件事记录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可见中医治疗感冒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感冒当治”。只不过普通感冒感邪浅、症状轻、不传染、风险小、容易治;流感感邪深、症状重、易传染、风险大、治疗难。由于普通感冒和流感在初期很难鉴别,因此,中医的“普治”观念,既有减轻症状的现实意义,也有防患于未然的战略含义。谁能肯定小病不会酿成大患?

中医治疗感冒,轻者用葱豉汤(葱白、豆豉)、生姜紫苏饮(生姜、紫苏)、三花茶(金银花、菊花、金莲花)等药食两用的方案,既能减轻症状,又无毒副作用,有效便捷,有益无害。重者用桂枝汤、银翘散等经典名方,具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等多靶点效应,对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有良好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下次遭遇“感冒”,治还是不治?敬候您的决断!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辑专家组.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34(10):725734

张晓阳
张晓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