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宝宝出院后如何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早产儿宝宝天生就是斗士,敢于向病魔挑战。几经搏斗,早产儿宝宝终于获得了胜利。
但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出院回家以后的宝宝,还将会面临很多问题。
“我长得好不好?我该吃什么奶粉?吃母乳行不行……”
相信每一个新手麻麻已经焦头烂额。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您科普出院以后咱们究竟该干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评估宝宝长得好不好?
这里有两张表格,横坐标为宝宝的胎龄(孕周),纵坐标有体重、身长和头围,这些一看就懂。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百分比,也就是医学上称的百分位,这个有点绕。举例说明,我这里有100个早产儿宝宝,将这些宝宝的体重按照从小到大(注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我发现某个比较胖的宝宝排名是第90名,那么我就可以说这个宝宝的体重是“第90百分位”,凡是超过这个宝宝体重的,都是肥胖的;反之,某个比较瘦的宝宝排名是第10名,那么我就可以说这个宝宝的体重是“第10百分位”,凡是体重连这个宝宝还达不到的,就是营养不良的。简而言之,宝宝的体重应当落在10-90%里面,这是正常值。
接下来,我们把宝宝出生时候的胎龄和体重在表格上画出来,看看宝宝出生时候处在多少百分位,心里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出院后喂养的时候,宝宝应该按照曲线的10-90%区间生长。身长、头围也是一样,正常值也是10-90%。身长和头围需要我们使用软尺测量,头围的测量是枕骨-眉弓(后脑勺最突出的地方到眉毛绕头一圈,这是宝宝脑袋周长的最大值),身长的测量就是让宝宝伸直身体,测量头到脚的距离。
好了,整张表格的使用就是如此。早产宝宝住院期间并发症较多,因此生长发育可能有些落后,出院后有些麻麻希望让宝宝很快长大(医学上成为追赶生长),这其实是不太科学的。因为现在国内外研究发现,追赶生长的宝宝很容易肥胖,长大后接踵而至的是颜值减低、内分泌紊乱、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麻麻让宝宝适度生长才是科学合理的目标。
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线啦,关注“ohchild”或扫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我,更多科普文章等你来读!
本文是陈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