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治误区——患儿家长篇
贰周前参加了一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公益活动,接触了一些患儿的家长,其中一位患儿家长代表讲述了她的求医之路,是现今国内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情况的一个缩影,我当时感受很多,写下来和大家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分享。
1.危险的“猫眼”
患儿是小城镇居民,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发现孩子“不追物体”,到开始验光诊断“远视”,在家属坚持下查眼底发现“肿瘤”。
这个患儿其实是“非典型”的病例,只表现为患者不追物体,病变还没有非常大,很多患儿都是家长发现“猫眼”现象,也就是瞳孔里有白色或黄色的反光——肿瘤比较靠近眼球的前部了,经瞳孔可以看见瘤体,往往是比较重病变了。这个患儿也是个“典型”病例,因为很多医院在给小儿验光时不是常规查眼底——这确实容易导致很多疾病的漏诊。
我国更为普遍的是会看儿童眼底病的医师非常少,甚至一些省会城市都没有儿童眼底病专业医生,更不用说小的城镇。儿童眼底病表现和成人差别很大,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是无法准确诊断的,而且很多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专业的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手段;而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像儿科医生一样,这些工作辛苦,收入又少,工作又危险,很少有人从事。我国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儿童眼底病才发展较好。
2.一号难求的“顶级医院”
患儿在当地诊断明确,当地医院告知不具备治疗能力,建议到北京。患儿赶到全国知名的一家医院发现“一号难求”。欲哭无泪,排了一个月的号才找到“专家”。
视网膜母细胞瘤作为少见病,地方医院没有诊疗经验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发病率很低,在美国也不过只有5家诊疗中心。在北京具备诊治能力的医院也不多。但至少4家以上,而且并不都是“一号难求”,有的医院挂号转诊很方便。但是患儿家长只认准一家,认为是最好的医院一定是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治疗效果——其实并不如此。这是中国在资讯落后事情的习惯,”看某病,找某医院“,常常结果是耽误治疗,后悔不已。
其实所谓顶级医院的专家往往并非在国内最好,大型医疗中心其实医师实力差距不大,诊治水平相当。更多的疾病也往往并不需要找最“顶尖”的专家治疗,大型医疗中心专家们对普通疾病的治疗效果差距并不大。顶级医院的顶尖专家毕竟是稀缺资源,在争取这些稀缺资源的同事患儿家长往往耽误患儿的病情,如前面所说,患儿挂号就浪费了一个月时间。而结果只是收入院进行常规的化疗,这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做。
可能早一个月开始治疗,找到一家能诊治的医疗机构治疗——也许患儿就保住了眼球。所以,治疗时机更为重要!
不得不说,国人一味的向这些“顶级医院”拥挤,尤其是一些常见病,其后果常常耽误自己疾病的诊治;我们就遇到过不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某医院”开了住院单迟迟不能住院,白白耽误了手术时机的例子。
3.落后的治疗方案可悲的医疗市场化
患儿全身化疗,很多不良反应,最后还是做了眼球摘除。
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患儿家长花了很多积蓄,给患者做了数个周期的全身化疗。这一部分我过段时间写一个单独的介绍文章。简单的说目前全身化疗还是我国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手段相对眼动脉化疗而言,效果差,副作用大。在美国的一些中心仅作为补充治疗手段。
也许,这个患者当时能做眼动脉化疗,可以保住眼球。毕竟,眼动脉化疗的保眼率远高于全身化疗。
患儿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可能并不知道有这种治疗方案,也不清楚各个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别。但是,有相当多的专业医生是知道的,尤其是从事这项专业工作的。可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告知患者利弊。在一些关于母细胞瘤的介绍文章中,有些人因为自己医院不开展,也没有介绍这一方案。我无法认同和评价这样的做法。作为一名医疗工作中,不管医疗如何市场化,最基本的素养和操守应该谨记。
4.被遗忘的小众疾病
患儿家长的几份账单显示患儿每次花费都在2万元左右。整个治疗费用十几万左右。其实介入治疗的费用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昂贵,每次介入治疗费用也在2万至3万元,由于全身副作用较小,其实总体费用相差并不多。
但是,对于小城市的普通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是个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很多地方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肿瘤对于一个家庭是灾难性的。但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始终未得到社会的认识与关注。这一肿瘤对儿童的身心摧残是巨大的,有事治愈率较高的肿瘤,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医疗工作中,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救治,其实相对而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花费并不高,确可以有效的保存患儿的眼球甚至视力,但是目前好像还没有专门的救助基金,希望各界能重视这个疾病,更多关注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儿童,让更多的患儿能享有保留眼球的权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部刘广峰
本文系刘广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刘广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