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潜血阳性不等于血尿
河南省儿童肾脏病临床诊疗中心张建江刘俊梅
在门诊上,我们时常能遇到家属因孩子“血尿”来就诊,家属来时往往焦虑、害怕,觉得孩子得了大病,甚至担心会进展为尿毒症。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家属:“大夫,我的孩子尿血了!”
医生:“你怎么知道尿血了?”
家属:“你看,尿常规单子上潜血阳性”。
那么,家属所担心的尿潜血阳性,一定是血尿吗?到底什么是血尿,尿潜血是如何测定的?尿潜血阳性又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往下看……
1什么是血尿?
血尿是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每升尿液中含有0.4 mL以上血液尿色就会明显变红,可能是鲜血,也可能有血块,也可能如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肉眼不能看到,而尿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镜检RBC≥3个/HP。也就是说,血尿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中红细胞的增多。
2尿潜血是如果测定的?
尿潜血是尿常规中的一项,检验的原理是一种化学反应方法,专业的说法是“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O],后者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测定尿潜血,结果可大致分为“-,+-,+,++,+++,++++”。
简单来说,如果尿里有血红蛋白,试纸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不等同于红细胞。另外,其他一些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亦可导致尿潜血阳性。因此,尿潜血阳性提示尿液里可能有红细胞,而不是一定有红细胞。
3尿潜血阳性主要见于哪些情况?
1)尿潜血真阳性
尿潜血及镜检红细胞均呈阳性,即血尿。血尿的原因较多,根据部位可以分为二大类,即肾性血尿和肾外血尿。
肾性血尿顾名思义,红细胞来源于肾脏,由于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尿液中红细胞>60%为畸形红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遗传性肾病等各种肾脏病。
肾外血尿,由于未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尿液中红细胞大多为正常红细胞,主要见于泌尿系系统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挫裂伤、泌尿系畸形。除此之外,肾外血尿还可见于很多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重金属中毒、过度运动等。
2)尿潜血假阳性
尿潜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呈阴性,主要见于下列情况:①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血管内溶血、大面积烧伤、过度运动等。②肌红蛋白尿:主要见于皮肌炎、严重挤压伤、心肌严重损伤等。③饮食或药物使尿液呈碱性时,潜血检测也会发生反应,导致潜血假阳性。④标本不新鲜,放置时间过长也可出现尿潜血假阳性。因此,一般要求留取的尿液标本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⑤菌尿,尿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菌尿时有些细菌会产生氧化性物质,使潜血反应呈阳性。此外,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微生物过氧化酶,氧化物污染(次氯酸盐)等均可使尿潜血检测发生反应,出现假阳性结果。
4尿潜血阴性一定没有血尿吗?
有些尿化验结果可以看到,尿镜检红细胞阳性,而尿潜血阴性,什么原因呢?尿潜血假阴性,即尿潜血阴性而镜检红细胞呈阳性,主要见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能竞争性争夺反应产生的氧,引起假阴性反应。此外,高比重尿可降低潜血反应试剂的灵敏度,尿液中粘液成分增多包裹红细胞,都可能造成假阴性反应。
总之,尿潜血阴性不代表一定没有血尿,尿潜血阳性也需要结合尿红细胞综合判断是否真正存在血尿。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的尿常规发现尿潜血阳性,不要惊慌,切忌病因不明时胡乱用药、过度用药,不仅不能治病,有时反而加重肾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去医院小儿肾内科就诊,进一步行尿液检查,明确是否真正存在血尿,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本文是张建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