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必修课--如何永葆嗓音的青春
教学工作离不开语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载体。据科学统计,大多数教师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对嗓音保健知识缺乏,在工作中她们频繁的用嗓、加上不科学的发声方法,导致慢性咽炎和喉炎成为教师常见的职业病,进而影响了正常教学,同时也影响了生活。
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所以科学用嗓下面几招要记牢:
工作安静卫生好
环境嘈杂、空气污浊、粉尘多,咽喉易受损,遭受微生物感染
患病,因此,保持教室卫生,注意开窗通风,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减少课堂上的嘈杂声。
饮食方面严管理
辣椒、大蒜以及烟酒等对声带及口咽腔刺激性较大食物应少食,特别注
意在嗓音受损、病变或超负荷工作后不能进食,否则就会加重嗓音的负担、增加病变的可能性。多饮水,工作与休息安排适当,劳逸结合等都会减少教师患
咽喉病的机会。
呼吸方法要正确(建议胸腹式联合呼吸)
1、弹唇练习:双唇闭合,用微弱而均匀的
气流吹动双唇,使双唇颤动,发出“嘟嘟”的声音 2、数数的方法练习气息的持久。方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胸廓固定;然后用很轻很细
的声音数数l、2,3⋯⋯一直数到不能再数为止;然后,吸一口气再来,如此反复训练。
平时练习三共鸣(鼻腔、咽腔、口腔)
改善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和改变塑造音色,达到一个良好的气息水平。
1、模仿打哈欠:舌头、下巴、喉咙放松,,轻松打开自己的牙关,提高上腭,同时深深地吸气,将嘴张到最大状态控制住,坚持5一10秒钟后放松,就如打哈欠那样。
2、哼鸣练习:深吸气,感觉口腔里仿佛含了半口水,而后轻轻把声音哼出,如果觉得脖子下巴紧张,可以在发音时像嚼口香糖一样轻轻咀嚼。
本文是荣悦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