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摘要;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天,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恶性青光眼2眼,手术治疗4眼,其余37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青光眼是世界上目前不可逆治致盲眼病排行第二的眼病(1),治疗青光眼现在主要是手术治疗,而小梁切除术又是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其最常见的发症,术后浅前房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手术失败、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前后粘连、白内障的发生或加重、脉络膜脱离等。因此,正确判断浅前房的原因,及时有效的处理、恢复前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近2年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采集至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青光眼住院小梁切除术患者,共244例256眼,年龄25岁到86岁,平均56.3岁,单眼232例,双眼12例,男性87例,女性1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8眼,开角型青光眼18眼,继发性青光眼14眼。均为首次手术。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使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下。全部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在0.5%奥布卡因点眼液点三次后进行,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瓣下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4㎜×5㎜大小、1/2~2/3巩膜厚度的梯形巩膜瓣,在瓣下切除1㎜×4㎜的小梁组织,做虹膜根切,恢复虹膜,巩膜瓣复位,10-0线缝合巩膜瓣2针,10-0线缝合球结膜2针。下方穹窿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2万单位和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单眼垫,四头带包扎。
1.3 浅前房分级标准
根据Spaeth分级法(2)分为3度,浅Ⅰ度为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为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其余整个虹膜面均与内皮相贴;浅Ⅲ度为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2 结果
本组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其中浅Ⅰ度29眼,浅Ⅱ度10眼,浅Ⅲ度2眼,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恶性青光眼2眼,手术治疗4眼,其余37眼保守治疗。手术4眼中2眼行球结膜修补,1眼行巩膜瓣修补,1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行前房成形术两次失败后行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
3 讨论
术后浅前房和无前房是滤过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这种并发症将导致一系列眼部病理性改变、手术失败、甚至失明。青光眼滤过术后1-2天前房略浅是正常情况,我们判定浅前房的标准是从术后第一天起未形成正常深度的前房或前房形成后又变浅或消失者诊断为术后浅前房。本组青光眼滤过术后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浅前房发生的原因:(1)房水引流过畅,本组发生浅前房29眼,占到浅前房总数的70.73%,浅前房多为Ⅰ度到Ⅱ度,术后表现为术眼滤过泡弥散而明显隆起、滤过泡大而透明有时还表现为滤过泡周边球结膜水肿或球结膜下积水。常见原因: 小梁切除面积过大、巩膜瓣太薄、巩膜瓣破损、巩膜瓣太小、缝线结扎太松而导致房水排出阻力减少、排出量增加。Kolker也认为小梁切除术其切除面积1~1.5mm×3mm大小足以引流全部房水(4)。本组研究中我们切除小梁面积1~3mm×4mm,我们的经验是在小梁切除时,要布局好所切除小梁组织与巩膜瓣的位置关系,尽量放在巩膜瓣中央,不要偏向哪个边缘;如有上述现象发生,最好在偏向的一方巩膜瓣与角膜缘相接处缝合一针;如果在术中巩膜瓣过度牵拉或撕裂,一定要将撕裂处巩膜缝合,必要时使用可调缝线缝合;如果发生术后浅前房,眼部点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与阿托品眼用凝胶及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待瞳孔散大后,眼睑上小棉枕胶带固定,单眼垫或双眼垫加压包扎,一般配合高渗制剂、糖皮质激素、碳酸酐酶抑制剂全身用药,本组29例经上述处理后5天内27例前房都得到恢复,其余2例经探察缝合巩膜瓣,前房穿刺口注入消毒气泡后前房恢复。(2)结膜瓣渗漏,结膜瓣在青光眼术中术后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球结膜在青光眼滤过术后起到一个外层保护作用,有部分房水通过小梁切口、巩膜瓣下流出到球结膜下形成滤过泡,如果由于术中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上直肌缝线、过度牵拉球结膜、缝合球结膜时未挂深层组织致使术后球结膜不完整或愈合不良,从而导致房水失去滤过屏障保护、房水渗漏,造成浅前房(5)。本组发生结膜瓣渗漏6眼,均使用荧光素染色证实,5例通过点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加压包扎后在术后5天内恢复前房,1例经包扎后依然恢复不良,分析其原因是缝合球结膜时未带浅层角膜缘组织,造成术后球结膜收缩后退,术后第4日从新做球结膜缝合后前房恢复。所以在术中应注意保护球结膜,球结膜的完整与否关系到手术的成败。(3)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常常是在术中突然降低眼压引起,通常认为与术前高眼压、高龄及血管硬化等因素有关。一般除非晶体和角膜内皮发生直接接触,否则,应一律先行保守治疗(6)。本组4例有3例用直接眼底镜检查可确诊,4例都经眼部B超确认,处理办法都经散瞳、高渗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术后5天内前房恢复,我们的经验是术前眼压最好控制在30mmhg以下,如果术前眼压控制不满意,可在术前半小时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并可在术中采用球后麻醉、手术开始时前房穿刺、在术中切穿巩膜时要让房水缓慢流出、手术中采用可调缝线、术毕时轻压巩膜瓣处让前房良好形成。(4)恶性青光眼,本组2眼术后前房消失合并眼压高,提示房水向后积聚于玻璃体内,两例均给以散瞳、糖皮质激素、高渗制剂,其中1例瞳孔在术后第3日散开到6毫米时前房恢复,眼压下降到正常水平,眼部角膜水肿症状明显改善,另1例经保守治疗后3天浅前房Ⅲ度未改善,行前房成形术,前房内注入消毒气泡,3天后前房又消失,再次行前房成形术,前房注入爱维并行玻璃体水囊抽吸,术后4天前房再次消失,再次行晶体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前房维持好。
综上诉述,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
(2)周文炳。 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9-470
(3)李美玉。青光眼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1
(4)kolker AE,Hetherington J. Beckershaffer's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e Glaucomas. 5th ed. Louis: Moshy,1983,
451-454
(5)汪军,陈虹,张舒心。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74-377
(6)高岩等。滤过性术后脉络膜脱离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441-442
本文是弓剑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