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陆颖理 三甲
陆颖理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盐与糖尿病

3611人已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叶林,陆颖理

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里根在担任美国总统时,有好事的记者问他长寿的秘诀,里根不加思考地说:“少吃盐。”谁知这一随口一说竟引来了当地盐商的反对,里根的“食盐风波”一时被闹得沸沸扬扬。

众所周知,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钠是细胞外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主要功能是维持肌肉及神经的兴奋性。氯离子是人体消化液的主要成分,与钠、钾离子相互结合,共同调节体内水分含量及酸碱平衡。以钠离子为例,血液中的钠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离子,钠离子多了,水份会从血管周围的组织中移向渗透压高的血管内,引起血管内水份增多,容量增加而导致高血压,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相反,钠离子少了,血管内的水份外移,会引起血压偏低、全身疲软、头晕等虚弱表现,严重时低血压、休克。所以,由此可知食盐对人体有多么重要,人不可一日无盐,然而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是很低的,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钠约为3至5克,如摄取钠过多可造成体内水潴留,血管内压力升高,阻力增大,使心脏负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心衰、肾功能异常等疾病,所以人们一般对高血压肾脏病患者要求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糖尿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科研人员也在不断研究它的新的治疗方法。然而饮食治疗在整个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严格控制饮食,做到规律有序,降糖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于盐的摄入则很少考虑,认为盐吃的多点少点无所谓,食盐与糖尿病关系不大。

然而,近日,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盐太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天多摄入一克钠(或者2.5克食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3%,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增加73%。研究根据每日不同的盐摄入量将人群分成三组,分别是“低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低于6克),“中等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高于6克且低于9克),“高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超过9克),结果发现高摄入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低摄入组人群高出58%。对于有糖尿病高遗传风险的人,如果每天盐摄入量不予以控制,那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将是那些每日盐摄入量低的人的四倍。研究指出,额外增加食盐摄入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糖尿病风险。

那么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该吃多少盐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人每日摄入6克食盐为宜。目前我国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2~14克,还不包括盐的一些隐形摄入,如生活中含钠盐较高的各类调味料比如酱油、番茄酱、辣椒酱等,以及香肠、午餐肉、酱牛肉、烧鸡等熟食,甚至咸菜、酱菜、咸鸭蛋等腌制食品。糖尿病病人食量少、代谢障碍、心脑血管合并症较多,比正常人更应少盐,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盐量应在5克以下,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超过3克,如病情加重则限制更严,每日进盐量不应超过1克。

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控制食盐呢?

首先,每天只吃一盖盐 ,一个啤酒瓶的盖子,去掉那层胶垫,装满盐正好是6克。现在很多矿泉水、饮料瓶的瓶盖,都削薄了一半,这种瓶盖盛满了,就是4~5克。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已经足够了。其二,吃完菜把菜汤倒掉,这样能减少对食盐的摄入。有些人喜欢喝菜汤,或是把菜汤倒入饭里泡饭吃,炒菜时很多盐分都溶化在了菜汤里,所以菜汤里的盐含量是最高的。其三,烹调菜肴时,先不放盐,等菜熟待食用前把少量盐末直接撒在菜上,这样味蕾可直接受到盐的强烈刺激,盐量可以放少些。其四,生活中还有一些隐形盐如酱油、香肠、咸菜、零食等,所以也要注意控制隐形盐的摄入。不吃或少吃咸味或鲜味的小食品、零食、方便面、苏打饼干等(含大量钠),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浮肿患者更应限盐。其五,采用低钠盐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低钠盐当中的钠要比普通碘盐中的钠低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选用低钠盐就可以减少20%至30%的氯化钠的摄入。从味道上来说,低钠盐的咸味儿跟普通精制盐的咸味儿是差不多的,因为低钠盐中增加了氯化钾和氯化镁的量,氯化钾也是有一定的咸味儿,而且钾和镁对人体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尿毒症、肾功能受损等肾脏病患者排钾能力差不适宜吃低钠盐。

大家都熟知过多摄入食盐对血压的影响,可未曾想到,食盐其实还与糖尿病息息相关,过多摄入食盐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致糖尿病风险增加,而高血压又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诱因。所以,尽管这个食盐的摄入标准会让菜肴清淡一些,但为了我们的健康,我呼吁大家慢慢改变重口味,少吃盐。

陆颖理
陆颖理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