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受伤了,需要打破伤风针么?
近期在上外科门急诊,碰到好多过来就诊的外伤小朋友。在家长的知识储备中,被生锈的铁钉刺伤的时候,想到去医院打破伤风针。那么被木刺刺伤,被玻璃划伤等其他情况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破伤风?什么是破伤风针?什么时候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1、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过粘膜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在局部缺氧的环境下,繁殖产生毒素从而致病的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2、破伤风针: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抗毒素(来源于马):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如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但由于其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来源于人):和破伤风抗毒素作用原理相似,均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游离的毒素起效,区别是其来源于人的血浆或血清制成,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3、什么时候应该注射破伤风针?
破伤风梭菌经过粘膜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需要在缺氧环境下才能繁殖。故当人体受外伤或出现开放性伤口,导致皮肤及黏膜的完整性受损,或受伤部位的内部组织如肌肉、骨骼等直接与外界相通;创造了破伤风杆菌的芽孢侵入及繁殖的条件时需要行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如当伤口较深,需要缝针,或是金属,木刺,玻璃等划伤或刺伤导致出血,这样的伤口较深,正好符合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条件,需要注射。
当然有了开放性伤口或外伤也不一定会得破伤风,但是仍需要预防性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以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
注射破伤风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1、过敏性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十分钟内发生,一旦发生须立即抢救。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均需行皮试,以降低过敏的发生率。
2、血清病:一般在注射后1-2周出现,少数在注射后2-4天出现;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瘙痒、全身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严重者有肾炎、心肌炎、神经炎等情况;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及时至医院就诊。
破伤风针注射常见问题:
1、患儿行百白破疫苗注射后,伤后仍需注射破伤风针么?
百白破里的“破”指的是“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主动免疫保护,即通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自身产生抗体获得保护的方式,这种免疫是通过系列接种注射获得的,其获得方法及有效保护期临床较复杂,加之大多数人大都没有严格完成此道程序,或者无法确认,加之破伤风感染后果严重,故临床受到可能感染的外伤后仍多采取被动免疫,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来尽量降低破伤风感染发生的几率。
2、受伤已经超过24小时,还需打破伤针么?
大部分家长以及医务人员认为需在受伤起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否则无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7-14天。临床上强调的是需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在2周内应用都应该视为有预防作用。故注射破伤风针需积极对待。
3、破伤风针能获得持久保护么?
伤后使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再次受伤仍需注射。
参考:《外科学(第8版)》等。
本文是唐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