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胚胎移植,千万别问内膜多厚

发表者:杨峰 人已读

做试管的病人都知道,试管一般分成两个阶段,先是配受精卵胚胎,再将胚胎筛选进而种植入子宫内膜。

打个比方,试管婴儿体外受精准备好的受精卵胚胎是种子,子宫内膜就是孵育种子的土壤。很多人做了多次试管“失败”了,相当大程度上不是配不好种子,而是种子种植到土壤后没有发芽,或者发芽后长不大。这就涉及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女方的子宫内膜环境能否“识别”这颗受精卵?种植的受精卵能不能在子宫“扎根”?形成的胚胎能否在子宫这片土壤中“发芽”?

因此临床上很多移植失败的病人就特别的关注子宫内膜情况,每天缠着医生问今天内膜多少了?是厚还是薄?是不是可以移植了,更有甚者说太薄了用榴莲增厚,嫌厚了吃苹果减薄。既怕厚,又惧薄,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面团,医生想捏成啥样就能捏啥样。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名为试管婴儿,事实上目前为止现有的技术仅解决了体外受精的部分,胚胎种植的过程严格意义上是隶属另一个复杂的半自体移植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子宫容受性”。着床的这些问题是比体外受精还要复杂的过程,目前为止生殖科学家们也仅仅了解了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厚度

子宫内膜不单是受精卵着床的地方,也是为胚胎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的桥梁。分泌期的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血管螺旋化,越来越疏松,营养越来越丰富,就像柔柔的海绵,又像密致的血窦,将着床的胚胎牢牢的抓住,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由于血管的压缩和液体的排出,一般分泌期成熟的内膜会适当的压缩,厚度相应的减少,就像成熟的稻子不能颗颗笔直,而是弯下腰来。一般来讲,转化成熟的内膜一般在8-12mm左右,这一时期的内膜营养最丰富,着床的成功率最高。过厚和过薄的内膜往往都预示着内膜的病变或者内膜准备的不成熟,不利于着床。

时机

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月经初期剥脱干净时的0-1mm左右到月经中期10-12mm再到月经末期的8-14mm,随着卵巢激素周期性的调控时时刻刻在变化。从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经历着脱落、增生、肥沃、再脱落的过程,所以脱离月经周期谈内膜就像无本之物,无根之水。一般来说考虑到胚胎和内膜发育的同步性,胚胎植入的时间窗是相对固定的,对第3天的受精卵,内膜的准备也要到转化分泌期的第3天。对自然周期来讲,一般是月经的第14-17天。人工周期是用药转化的第3天。相应的第5-6天的囊胚,内膜的准备也要求到转化的第5-6天。

位点

受精卵着床一般位于子宫后壁的内膜,自然受孕过程中,聪明的受精卵总是会寻找最厚实,营养最丰富的支撑结构。人工辅助也是一样的,然而受精卵毕竟很小,移动能力毕竟有限,相对于受精卵的大小,宫腔内膜就像一个人进入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森林,若移植时将其放在营养丰富的位点,自然便于着床,若植入的位点周围环境不理想,那就考验受精卵的运动、粘附、定位和侵袭能力了。当然,强有力的受精卵即便位置不合适,也能自行寻找合适定居位点生根发芽,较弱的受精卵若想着床的前提是活动范围内有理想的着床位点。

形态

子宫内膜是一个功能组织,对怀孕来说主要是为胚胎提供营养和能量支持。功能上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就像路基,下面的部分是支撑,上边的部分起作用。胚胎着床的阶段,功能层的结构和形态就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形态的重要性有时比厚度还要大,您可以想象下,同样是一片地,致密的水泥地再厚也长不出庄稼,水分再丰富的沼泽也留不住树木,更别提光秃秃的盐碱地和沙漠了。

均匀

由于激素的不平衡和一些基础疾病,很多病人的内膜体现出不均匀性,转化后的内膜一部分厚一部分薄,有些有致密的粘连、密结的隔断或者较大的息肉或肌瘤,有些直接影响内膜生长,有些压迫内膜,有些改变内膜的形态,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床的成功率,对这部分病人,毛主席有句话,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宫腔镜检查和治疗能提升着床的成功率,当然前提是手术者具有丰富的生殖医学腔镜的临床经验,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把内膜一刮而净,损伤了内膜的基底层,反而弊大于利。

蠕动

子宫内膜富含很多的功能性绒毛样组织,随着月经周期激素的波动和分泌物的流动不停的自发和被动地蠕动,研究者慢慢发现,这些蠕动是有方向性的,或者至少部分是有方向性的。对移植来说,那些朝向子宫外的逆向蠕动理论上是会影响子宫内膜容受的,当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也会在超声中观察和注意这些。

关于移植,医生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既要协调移植的时间窗保证胚胎发育和内膜的同步性;又要改善内膜的容受性利于子宫识别和有助于胚胎的着床和发育;既要识别和去除影响容受的病变和不利因素,又要权衡治疗带来的附带损伤和影响。生命真是太复杂了,人体不是机器,不是简单的机械组装,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又是生命过程中最丰富涉及范围最广最复杂的过程,精细、有规律,又难以琢磨。别看人工智能叫得欢,把特斯拉们拉过来研究几天胚胎种植过程,保准他们哭鼻子。

本文系杨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杨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