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隽鹏 三甲
陈隽鹏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胸外乳腺科

十年科研结硕果 5毫米小孔大作为(厦门日报)

1631人已读

W020171107453407219234.jpg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李琪彬)解决手汗症,腋下开出5毫米左右的小孔就可以解决。但是,怎么让患者术后舒适度更好,术后并发症转移性出汗能得到彻底解决,才是对医生团队在微创手术中能否精益求精的考验。厦门市中医院胸外乳腺科率先就手汗症术后转移性出汗机制的研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

发表SCI论文

率先获国际关注

近日,厦门市中医院胸外乳腺科一篇有关手汗症研究的论文《Is 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 after thoracic sympathicotomy in palmar hyperhidrosis patients related to the excitability of thoracic sympathetic ganglions?》发表在SCI收录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上,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关注。论文就手汗症术后转移性出汗机制展开研究和探索,是近年来闽西南地区首篇研究手汗症的SCI论文。

厦门市中医院胸外乳腺科自2007年起就开始对手汗症单一疾病展开系统性研究工作,开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创伤小,效果立竿见影,手术量逐年递增。2010年建立了互联网工作站,通过网络宣教的方式,让更多被手汗症困扰的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途径,目前手术量居福建省前列。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胸外乳腺科在手汗症治疗的症状改善和副作用减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3年,陈隽鹏医师负责的手汗症科研项目《手汗症患者术后代偿性出汗与交感神经chAT、VIP表达》获得了福建省卫生厅立项。同年,陈隽鹏受邀在中华医学会全国胸心外科年会上做了关于《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厦门市中医院在手汗症治疗和科研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经验。

女老师一朝手术

解决十余年手汗症

25岁的林老师就是在中医院胸外乳腺科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手汗症。据她回忆,她的双手多汗有十余年了,刚入职时,只要上课写板书,双手就会汗如雨下,夏天及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双手出汗更是明显,严重影响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时常通过网络和报纸了解相关信息,后来看到手术可以解决手汗症的相关报道,刚好身边有朋友在厦门市中医院胸外乳腺科做了手汗症针对性的治疗手术,她也到中医院就诊,成功摆脱了困扰已久的手汗症。

陈隽鹏介绍,原发性手汗症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因的手掌部汗腺分泌亢进状态,常合并足底、腋窝多汗,多发生于青少年,多数患者症状较轻,部分严重者双手汗如雨下,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工作;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微创方法。很多患者不认识该病,不知道该病可以治疗,而错过治愈的机会。

临床科研患教三合一

形成独特3D模式

近十年来,市中医院胸外乳腺科团队锐意进取,在手汗症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手术量积累建立临床数据库、建立临床路径、完善随访制度,健康宣教,到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开展科研项目等,目前形成临床、科研、患教三合一的3D模式。

该科主任陈隽鹏介绍,在手术治疗方面,过去的手术方式是同时切断T2、T3、T4交感神经,该术式会引起严重的转移性出汗,通过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总结,胸外乳腺科更精准的定位手术介入平面,改良手术方式,只需几个小孔,从交感神经T3、T4切断术到T3切断术再到T4切断术,使术后转移性出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逐渐降低,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在麻醉方面,则从过去双腔插管到单腔插管,再到现在的喉罩通气模式,逐步减少插管创伤,降低插管风险。在住院流程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手汗症临床路径,节约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陈隽鹏
陈隽鹏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胸外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