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糖友聊聊什么是低血糖?为什么会低血糖?如何防治?
医生最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功绩”。为什么医生会这样紧张低血糖?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低血糖?
非糖友的低血糖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友只要血糖≤3.9 mmo/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低血糖分为3大类:无症状性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是指糖友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症状性低血糖是指糖友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严重低血糖常有意识障碍,需旁人帮助。此外,部分糖友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为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该及时处理。
低血糖的表现:典型的低血糖轻微症状有心慌、出冷汗、发抖、饥饿感、情绪不稳、头晕、头痛;严重低血糖时会出现抽搐,嗜睡,甚至意识丧失、昏迷乃至死亡。有的糖友还会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低血糖昏迷6小时以上,则脑细胞受到严重不可逆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有些糖友低血糖发作时症状并不典型,低血糖发作时可能会感到舌根发麻、说话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或想说话说不出来。有些糖友烦躁不安、走来走去不理人,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出现这些症状时要注意及时检测血糖,及时处理。
为什么有些糖友发生了低血糖却没有任何症状?
有这样一类糖友,低血糖发作时并没有任何低血糖症状,特别是有反复低血糖发作的病友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没有任何警示症状的低血糖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因极易漏诊或误诊而遭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低血糖更可怕。其发生机原因可能是由于屡发低血糖而损害了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使其低血糖的识别和反应功能降低,对此应请专业医师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种是久病的糖友,因并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或并发脑垂体微血管病变,致使低血糖时体内升糖激素的反应低下,致使有低血糖出现时机体不能出现相应的反应。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诱发低血糖呢? 应该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呢?
1.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在应用降糖药时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定期评估和调整降糖方案;
2.饮食无规律:如没有胃口进食量不够,或者未按时进餐,也是低血糖的常见诱因。因此应该按时定量有规律进餐。特别提醒病友注意的是对于使用短效(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或中短效预混胰岛素的病友注射胰岛素后一定在医生指示的时间内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是主食),否则极易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曾有一住院病人,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良好,但出院当天晚天就因低血糖昏迷而住院,细问家属方知,出院后家人带老人家去酒店就餐,注射胰岛素后只进食了菜和肉类,没有进食主食,因此导致的低血糖昏迷。
3.运动无规律:增加了运动量,却没有及时加餐。 因此,运动也强调要有规律性,运动量大时根据情况可适量加餐,如今天上午计划去登山,早餐量即可比平时适量增加。另外需掌握运动“三要素”,即时间、方式、强度。
4.饮酒: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大量饮酒,可以抑制肝脏糖异生,同时消耗大量肝糖原,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
5.1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以及病程长、胰岛功能极差的病人,需要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这种病友的血糖控制范围要适当放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尽量不出现低血糖的基础上血糖尽量达标。
因此,预防低血糖需要我们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平常我们要积极参加糖尿病教育课堂,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教育;家中常备快速血糖监测仪;要定期看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
另外,糖友外出或运动时要随时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糖尿病救助卡放在容易看到或找到的地方;开车的糖友要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糖友外出时“带糖比带钱更重要”。
发生低血糖又该如何处理呢?
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如果条件允许,应立即查手指血糖,如果血糖≤4mmol/L,补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点心馒头等,量不宜多,饮料50-100ml/糖果2-3个/ 饼干2-3块/点心1个/馒头半两-1两。低血糖时不宜喝牛奶,无糖巧克力、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有意识障碍者或口服食品受限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体。15分钟后再次检测血糖。如果血糖值没有上升到正常,再次重复进食,再等15分钟监测血糖。如果您比较规律且频繁地出现低血糖,请及时与您的医生沟通,千万不要想每次都如此应付低血糖,因为这样最终会导致体重增加。其实医生只要调整一下您的治疗方案就可以很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了。
低血糖事件后,您需要在记录本上写明低血糖发生的日期、时间、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血糖值。如果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和信号没有被注意到,就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重度低血糖。此时大脑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就会感觉昏昏欲睡或意识混乱,甚至有人给了您一杯果汁,您也无法喝下去。这时如果有人强迫您去吃或去喝,您还可能会发生食物误吸进气管,进而丧失意识或抽搐惊厥。可以尝试将蜂蜜或葡糖糖凝胶涂于口腔粘膜使其吸收 ,并立即送医。
本文系赵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赵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