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小便有泡沫”
我一亲戚56岁,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发觉小便尿泡多,去医院验尿后,发现微蛋白尿,含量为70.2,之前因为爱食豆子,每天都有吃豆子,现已开始控制豆子摄入量,尿泡少了很多。
请问专家——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什么,饮食上有何要求,自我保健方面应该怎样去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崔巍主任医师 答复:
微量蛋白尿是一项特殊的生化检测项目,在普通的尿常规检查中不能测出。糖尿病早期一般不会有蛋白尿。如在普通的尿常规中能测出蛋白尿,被称为临床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首先要明确蛋白尿的原因。
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肾病是主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临床早期的表现之一就是蛋白尿,也就是患者通常说的“小便里有尿泡”。
糖尿病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病程超过25年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累计发病率高达25%~40%,主要是由于血液中长期高糖介导的代谢失常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肾功能减退,并出现蛋白尿。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上限为150毫克,称为生理性蛋白尿。由于量少,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超过150毫克/日,即属于异常蛋白尿。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建议先查肾功能、血糖,明确诊断然后对症治疗。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最多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造成的蛋白尿)外,可考虑糖尿病肾病已经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当发生糖尿病肾病后,约有50%的病人会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20%左右的患者会有肾病综合征。当出现蛋白尿后,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
由于临床期的糖尿病肾病难以治疗,所以对于糖尿病应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至少半年一次,在尿常规检查尚不能发现蛋白尿时,如果出现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就能早期的发现,从而进行早期的治疗,对于微量白蛋白期的糖尿病肾病,许多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肾病可以逆转,微量白蛋白尿可以转为正常。
这类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鱼等白色肉类,少食植物性蛋白,如豆制品,以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衰减。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和新鲜绿叶蔬菜等。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少吃或最好不吃咸菜。
生活中,要做好糖尿病人自我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发生糖尿病肾病。积极测量血糖、血压,特别是定时、勤测量血压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定期测量尿蛋白。如出现数据变化或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本文是崔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