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振国 三甲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核磁MR上的“腔梗、缺血灶、脑白质脱髓鞘“都是怎回事?

6914人已读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磁共振本身带有一个“核”字,让老百姓联想起“核辐射,核武器”等,所以经常病人对核磁的辐射有所顾虑,因此目前影像科已经改叫磁共振了,但是老百姓更多的会称之为核磁,所以还沿用此名称。其实这项检查本身很安全,病人躺在一个巨大的磁场中,不具有核辐射,这点需要澄清。

核磁报告上经常会出现“腔梗、缺血灶、脑白质脱髓鞘”等字眼,很多病人拿着报告来找我看病,神色慌张,焦虑万分,生怕自己随时会瘫痪在地。多数情况下,我会安慰病人,核磁太敏感啦,看到了很多细微的东西,10个人里面可能有8个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就像用放大镜照脸,一点皮疹、痣都没有的人其实很少见。所以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的门诊病人中,核磁报完全正常的其实很少,特别是老年人。消除焦虑情绪是下一步规范诊疗的前提。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以的人都没事,都不用管,所以需要进一步分析。腔梗、脑白质脱髓鞘现在报告里说的很多,甚至有泛化的趋势,他们都有各自的定义,都属于脑小血管的范畴,因此是否真的存在脑小血管病亦或是其他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还需要神经内科医师通过阅片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判断。所谓的“缺血灶”应用更加混乱,可能是“腔梗、脑白质脱髓鞘”,也可能不是,更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评估。

最后说一句,我们看病千万不要只拿着一张核磁片子或者一个检验单就胡思乱想,忧心忡忡。一个专业的医学评估还是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体检等多方面资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朱振国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