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申建利 三甲
申建利 副主任医师
许昌综合医院 神经外科

颈动脉狭窄治疗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 但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

6918人已读
最近美国神经外科杂志的科学时报专栏(Neurosurgery 2010;66[6] Science Times)发表了来自国际颈动脉支架置入研究小组(the 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 ICSS)的颈动脉内膜剥脱血管重建术与支架置入术的对比试验(the 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s Stenting Trial, CREST)的最新研究结果,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比较,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合理治疗模式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以往的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患有严重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的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内科治疗[1-5]。另有许多散在的小规模的研究也证实,血管内治疗(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可作为CEA的替代治疗手段[6-10]。最初,人们普遍接受对于那些有高危手术风险的患者,血管内治疗不失为CEA的理想替代治疗手段这一观点。尽管某些研究表明,与接受CEA的患者相比,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其颅神经损伤和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但是,2个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并没有表明支架治疗有更低的中风率和死亡率[7-10]。一项关于带有保护装置的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对比试验(the Stent-Protected Angioplasty vers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SPACE)表明:对有症状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其治疗后30天内的效果并不优于CEA[7,10]。由于花费巨大而且支架置入的效果明显并不优于CEA,该试验在初期就停止了。另一项针对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对比试验(The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trial, EVA-3S)也在初期被迫终止,因为当时已经明确证实内膜剥脱组的围手术期中风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支架组[8,9]。

最近,国际颈动脉支架置入研究小组(the 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 ICSS)在国际上进行了一项随机、多中心对照试验,该试验将近期出现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支架置入术与内膜剥脱术,短期(120天)的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组发生致残性中风的几率是4.0%,CEA组是3.2%(HR 1.28;95% CI 0.77-2.11),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11],而总的中风、死亡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在支架组中明显高于CEA组(两组分别是8.5%和5.2%;HR 1.69;CI 1.16-2.45,P=0.006)。总的中风风险(HR 1.92; 1.27–2.89)和死亡风险(HR 2.76; 1.16–6.56),支架组也明显高于CEA组。该试验还表明:患者治疗30天内的中风率和死亡率,支架组超出CEA组的2倍,尤其是致死性中风和致死性心肌梗塞在支架组中更易发生。颅神经障碍和血肿的发生则在CEA组更常见。

对EVA-3S、SPACE、ICSS的短期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在接受CEA的患者中,30天内发生中风、死亡或心肌梗塞的风险要比支架组小1.73倍(95% CI 1.29–2.32) [11] 。尽管长期的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这些短期结果已经表明:对于那些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CEA仍然是一个优先选择

最近,颈动脉内膜剥脱血管重建术与支架置入术的对比试验(the 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s Stenting Trial, CREST) 结果在国际中风会议上发表[12]。在该试验中,狭窄超过5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狭窄程度依据造影检查,狭窄大于70%的患者使用超声或CTA/MRA来确诊。而在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狭窄大于60%以上患者使用造影检查确诊,狭窄大于70%以上患者行超声检查确诊,80%以上行CTA/MRA检查确诊。共有1326名症状性患者和1196名无症状患者参与该试验,其中女性占35%,少数民族占9.3%。他们分布在北美的117个不同的区域,并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CAS组和CEA组中[12]。术后对他们进行4年的随访,随访期间对这些患者进行相应的神经功能的评价,并给予最佳的内科治疗和危险因素管理。随访内容首先是治疗30天内两组患者中风、死亡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其次是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性别差异、再狭窄率、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初期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中风、死亡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优于内科治疗[11,12]。显而易见的是:CEA的医疗费用要远远低于CAS。

目前,我们在等待该试验的最终结果和该试验各亚组的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对侧狭窄和高位颈部病变、有无放疗病史、是否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史、以及是否接受过CEA等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段可能会对这些亚组内的患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对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的随访来评价血管的再通率。使用更为详尽的神经功能评定方法来评价这种治疗方法的风险和益处。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非致残性中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1,13],最近的研究表明,中风对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4]。此外,当CREST的最终研究成果公布时,可能会有有新型支架的出现,那么现在的研究结果也许已经过时了。

总之,来自ICSS和CREST最新研究结果仍支持这样一个观点。

申建利
申建利 副主任医师
许昌综合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