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乳腺炎的防治
乳腺炎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我们今天谈到的是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最多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乳腺化脓性炎症,病因是明确的,是可以治愈的。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的常见病,有资料报道20%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急性炎症,发病急,临床表现重,好发于产后2-6周以内产褥期的初产妇。可能因为产妇抵抗力低,抗感染能力低、伤口疼痛、无哺乳经验、不重视初乳,过分依赖奶瓶奶嘴、吸奶器和催奶师等有关。
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除了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外,主要因素:乳汁淤积与细菌入侵。乳汁淤积的原因可以由于乳房过度充盈未及时排空或乳腺导管阻塞所致,很多与我们哺乳的方式有关,如喂奶不够频繁(提倡按需哺乳)、吃奶方式不正确导致无效吸吮、乳房局部受压影响乳管引流、乳头发育不良致乳汁排出不畅等;入侵细菌来源包括皮肤和孩子口腔。细菌入侵也与我们的喂哺习惯有关,如喂奶方式不正确导致乳头皲裂细菌通过乳头破裂口淋巴管网系统入侵、婴儿含乳头睡觉或口腔炎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沿着乳管入侵等。乳汁淤积后的分解产物非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乳腺炎。也有研究认为产妇的压力过大和不良情绪也与乳腺炎的发生有关。
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起初一般表现为乳房某一固定部位胀痛不适,疼痛部位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硬块,表面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继续加重,除了这些局部表现,还常常伴有全身表现(少部分人仅有局部表现)。全身表现为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头昏等。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数天内形成脓肿。
如果患上乳腺炎,不及时就医或处理不及时,乳房局部炎症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肿,而且范围越来越大,破坏乳房组织,需要手术治疗;全身感染可能出现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常常需要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乳房按摩,多哺乳,刺激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物理治疗,乳管镜疏通,中医药方法等;全身治疗: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及时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病情痊愈、继续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
提前矫正乳头内陷;避免混合喂养,及时排空乳房,建立有效的排乳反射和泌乳反射;正确的喂哺姿势,避免让孩子养成含乳头入睡的习惯,以免损伤乳头,造成乳头皲裂;当孩子含着乳头不放时,温和轻压下颌,让其中断吸吮;避免不合理的乳房按摩;保持乳头清洁;乳房肿块或乳头疼痛时及时就医等可以有效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及乳房脓肿的发生。
转载自武汉儿童医院 叶春梅医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