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国模
林国模 主任医师
中山市民众医院 儿科

血常规白细胞45.3x10^9/L,竟然是这种病!

6704人已读

二十多天前的一个傍晚,正堵在中山港大桥的我,接到了一个初中同学的电话。他女儿病了,很麻烦的病,在当地医院已住院。虽正堵车,也不方便长聊,便叫他把所有资料微信发给我,平时也经常有微信联系的。

同学总结病史如下:1、发热2天;2、白细胞异常高,中性比例异常高,CRP轻微升高,当地考虑血液系统性疾病可能;3、经抗感染无效。

发病半天后的血常规如下:

0 (3).jpg

24小时后复查如下:

0 (2).jpg

回到家后,吃完饭,仔细阅读完十几张资料,后打电话详细询问病史。我总结病史如下:1、4岁女孩,急性起病;2、发热2天,高热为主,用过3次地塞米松退热;病初有剧烈的呕吐;无关节、骨头疼痛;3、无射线、化学物品接触史;无新搬新家史;4、全身无出血点,眼眶无异常,胸骨无叩痛,心肺腹无异常;5、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比例明显异常,HGB、PLT正常;MP-Ab阳性;CK-MB 49U/L;胸片正常;LDH正常。

目前当地治疗方案:1、抗感染 哌拉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注射液;2、退热、补液、护心等对症;3、建议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4、必要时转上级医院。

凭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我给出的诊断思路是:1、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考虑为应激引起,应激原因为剧烈呕吐,第二天白细胞仍较高,考虑药物因素引起,原因为静注地塞米松;2、MP-Ab阳性考虑为假阳性(关注林国模医生公众号,有专门章节分析);3、CK-MB 49U/L,升高,考虑为正常范围值的升高;(关注林国模医生公众号,有专门章节分析);4、目前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性小,因为HGB、PLT正常,LDH正常,无骨痛,无胸骨叩痛,无致病高危因素。

给出的处理意见为:1、立即停用地塞米松;2、不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可继续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3、停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稳妥点可予希舒美干糖口服3天;4、可停用护心药;5、暂不用行骨髓细胞血检查,2~3天后复查血常规。

因为我是初中高中6年的学霸级人物,所以我的话我同学还是相信的。病情一切都在预想中进行,体温在发热足5天完全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如下:

0 (1).jpg

其实临床上碰到很多呕吐就诊的病人,血常规白细胞都很高,中性比例90%以上,40x10^9/L以上的也碰到好几个。大部分病人都被医生当做细菌感染予静脉用抗生素去了。去年我碰到一个呕吐就诊,血常规白细胞46x10^9/L,拟类白血病反应收住院的,我没有给抗生素治疗,只予对症,24小时复查就降至20x10^9/L以下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血常规白细胞的知识,请继续阅读《怎样看血常规的白系》

检验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同前;白细胞平均半衰期为6.3小时;

白细胞的分布:骨髓池(中心池),循环池(血管池),边缘池(血管内皮);自学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升高的原因:

1、 感染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螺旋体。

2、 应激 呕吐、创伤、情绪、环境、温度。

3、 药物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升白药

4、 组织损伤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龈口炎、手足口病

5、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6、 肿瘤性疾病

7、 过敏性疾病 急性荨麻疹

8、 结缔组织性疾病 川崎病、JIA

9、 食物因素

10、 物理因素

11、 化学因素

12、 生理性 新生儿、孕妇、运动、饱餐

13、 脾切除术后

14、 血液浓缩 脱水时

15、 实验室误差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1、 感染 重症细菌感染,病毒,支原体。

2、 药物 抗生素、化疗药

3、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4、 肿瘤性疾病

5、 结缔组织性疾病 SLE

6、 食物因素

7、 物理因素

8、 化学因素

9、 脾亢进

10、 血液稀释

11、 实验室误差

假阳性和假阴性:可对照原因得出。

可致白细胞升高、中性为主、CRP升高的病毒:

1、腺病毒2、柯萨奇病毒(疱疹性咽峡炎)3、疱疹病毒1型(疱疹性口腔炎)4、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5、流感病毒(甲流)

感染第一天可致白细胞升高、中性为主的病毒:

1、乙脑病毒(乙型脑炎)2、疱疹病毒6型(幼儿急疹)3、EB病毒(传单)4、呼吸合胞病毒(毛支)

总结:光凭血常规+CRP难以判断细菌感染,主要看临床;就算血常规+CRP完全正常也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就算细菌感染,也不一定要用抗生素;发热小于3天,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时,不用抗生素;发热大于5天,无明确不是细菌感染时,建议使用抗生素。

林国模
林国模 主任医师
中山市民众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