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杨文成 人已读
概述
先天性斜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即先天性骨性斜颈,很少见。另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缩短而引起的,即先天性肌性斜颈,相当常见。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为:(1)胎位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使颈部姿势异常而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致该肌缺血、萎缩、发育异常、引起斜颈。(2)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到产道或产钳挤压或牵拉而受伤出血,血肿肌化进一步挛缩纤维化所致。(3)胸锁乳突肌营养动脉栓塞,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肌肉纤维化而形成斜颈。(4)遗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总之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生后7-14天被发现受累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质硬的椭圆形肿块,可逐渐增大。2个月后开始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该肌即成为无弹性的纤维索,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
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患侧面部发育较慢,颜面部和头颅逐渐变形,两侧不对称,后面观可见枕、颈椎及上胸椎侧弯畸形。
若长期不治愈,患侧颈部其它肌肉也发生相应挛缩,也难以恢复颜面的正常形态。
分型
根据头颈倾斜的程度分为3型:
1.轻型 头颈向一侧歪斜小于20度,包块小于1cm,头颈活动轻微受限。
2.中型 头颈向一侧歪斜20-30度,包块小于2cm,质稍硬,面部稍有不对称,颈活动受限。
3.重型 头颈向一侧歪斜大于30度,包块大于2cm,质硬,面部变形,颈活动显著受限。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在诊断、病情进展、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需双侧对照;X线检查用来鉴别骨性斜颈和评估颈椎侧弯情况。
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摄颈椎X线片以排除骨质异常,并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相鉴别。
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骨性斜颈、颈椎结核、颈椎自发性半脱位、眼肌异常、听力障碍等。
预后
治疗越早越好,婴儿期坚持保守治疗者部分可以治愈;在儿童期或胸锁乳突肌挛缩不严重者,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颜面明显不对称、年龄较大患者,手术治疗有效果,但不能达到正常。
非手术治疗
局部手法按摩和牵拉 最为常用,适用于1岁内,尤其6个月内,90%可治愈;手法治疗出生后2周开始,需缓慢轻柔,需配合手法扳正,每天3-4次,需坚持3-6个月。
物理疗法 适用超声波和旋磁等,目的是纤维化的胸锁乳突肌软化变长,改善局部血运。
局部注射激素 本人建议慎用。
手术治疗
手术宜在1-4岁进行。以下为手术适应症:(1)手法治疗6个月仍然存在头部倾斜、颈部向一侧歪斜大于15度,肌肉紧缩或有硬结。(2)持续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头部旋转活动受限。(3)持续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并一侧面部发育异常。
注意
应早发现早治疗,按摩和扳正需要轻柔,至少3-6个月,若无效建议尽早手术,一旦面部发育异常,手术效果不理想。
本文是杨文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