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慧君 三甲
张慧君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科

治愈“沉默杀手”丙肝,不再是梦想!

1353人已读

2018-01-10 爱肝联盟 爱肝联盟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如果不治疗,20~30年后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进程更快。

目前,中国估计有丙肝病毒感染者1000万人。由于丙型肝炎大多发病隐匿,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在常规体检中极易被忽视。而当被确诊时,患者往往已经发生了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我们将丙肝称为“沉默的杀手”。不过,与乙肝难以治愈不同的是,丙肝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近日,由全球领先的研究型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研发的用于治疗成人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治疗方案——维建乐(奥比帕利片)联合易奇瑞(达塞布韦钠片)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目前,上海、北京、浙江多地患者已受益于这一创新治疗方案,有望通过12周的治疗,彻底告别丙肝。

怎么才能早期发现丙肝?丙肝怎么治疗?丙肝真能治愈吗?哪些人容易患丙肝?一起来听听肝病学界的大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和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怎么说吧~

王贵强教授:90%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治愈

乙肝和丙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而丙肝至今没有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但幸运的是,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90%以上的丙肝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2017年以前,我国治疗丙肝主要依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传统药物。很多病人因无法耐受干扰素治疗而失去了治愈机会。2017年,多个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获批在我国上市,丙肝进入口服抗病毒药治疗时代,不仅安全有效,疗程也明显缩短,治愈率普遍在90%以上。

在“维建乐联合易奇瑞”方案中,包含3种直接抗病毒药物——NS5A抑制剂、NS3/4A蛋白酶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非核苷类似物抑制剂,可针对丙肝病毒生命周期的3个主要靶点,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被称为“3D方案”。

从基因分型上看,我国丙肝患者感染的丙肝病毒以基因1b型为主,约占56.8%。针对基因1b型的亚洲慢性丙肝患者的3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患者是否伴代偿期肝硬化、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在接受为期12周的维建乐联合易奇瑞方案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9.5%~100%,实现了临床治愈。同时,该方案疗效不受NS5A基线耐药的影响,使用前无需检测基线耐药;该药物不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应用。

需要提醒的是,每种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一定要在肝病科或感染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切不可自行服药。

庄辉院士:期待更多丙肝患者得到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90%,由此引起的死亡下降65%。我国也要达到这样的目标。2017年11月14号国家卫计委联合其他11个部委发布的《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指出,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威胁,第一,要加强预防,提高诊断率、治愈率;第二,要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发现病人并进行治疗;第三要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因为对丙肝患者而言,药品价格是影响治疗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政府谈判把药品价格降下来,并尽快将这些药物纳入医保,使更多丙肝患者得到治疗的机会;第四,要加强科学研究,因为现在这些药物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开发新的药物,特别是丙肝,还需要研发疫苗。

专家提醒:丙肝筛查迫在眉睫

从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我国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但每年报告的丙肝患者只有20万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病人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病毒。因此,加强丙肝筛查迫在眉睫。以下高危人群应尽快去医院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排除丙肝。

①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特别是1993年之前);

②曾经进行过有偿献血者;

③有静脉药瘾史者;

④有医源性暴露(包括手术、血液透析、内镜、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史者;

⑤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恋者);

⑥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者;

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⑧母亲感染丙肝病毒者;

⑨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过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接受过文身、文眉、穿耳孔等操作者;

⑩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接触者。

虽然丙肝没有预防性疫苗,但丙肝也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与乙肝相似,如拒绝毒品;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及时包扎破损伤口,等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慧君
张慧君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