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慈军 三甲
慈军 主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耳鼻咽喉科

腺样体一定要手术吗?

5288人已读

有学者认为,只有在药物治疗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一般药物治疗两周没有明显好转,或者连续治疗四周,症状没有缓解一半以上,需要手术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极富策略性的说法,最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同时,这一说法也更容易贻误患儿的治疗时机。其实,在首诊时,如果鼻内镜检查发现腺样体堵塞了整个后鼻孔,如下图所示,根本无需考虑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只要不是急性炎症期,就应该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1515634190.png

1515634192.png

1515634193.png

首先,对于上述已经严重到堵塞了整个后鼻孔的腺样体增生,如果还犹豫不决,只能给患儿带来更严重、更复杂、更远期,甚至是终身损害。这样的患儿,一定有张口呼吸,但是,如果没有扁桃体肥大,虽然有张口呼吸,却未必一定伴有平卧鼾声。而且所谓的张口呼吸,未必嘴巴会张的很大。所以,很多患儿家长,在很长时间内,很难发现患儿存在异常。而且,现在的很多患儿,是由长辈看护,即便症状已经十分明显,患儿的父母也未必知情。长此以往,一定会出现“腺样体面容”,根本不存在第二种可能性。

上述3个病例,在医生建议下都已接受了手术治疗,当时,在患儿首诊时,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腺样体面容”表现,而患儿家长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一脸茫然,甚至一问三不知。

其次,所谓的药物治疗无效,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何谓药物治疗无效?何谓症状缓解一半以上?事实上,这些说法根本无法量化。唯一量化的是2-4周的药物治疗时间,而2-4周的药物治疗,对长期的慢性炎症而言,常常难以奏效。而药物治疗的有效与否,不仅与时间有关,更与药物治疗的种类、用量密切相关,以及病因、病变严重和复杂程度关系密切。更多情况下,药物治疗有效与否,最终被演变成为了一个拒绝手术的借口。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在急性炎症期来院就诊,接受了18天药物治疗的患儿,虽然腺样体从占据后鼻孔2/3以上,缩减到了接近2/3,鼻塞有所改善,没有平卧鼾声,但是,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却并未改善,是否继续实施药物治疗,是否给予鼓膜穿刺抽液,甚或是鼓膜置管,都处在两可之间。事实上,这种两难的抉择和对预后的不确定性,给医患双方所带来的压力和变数,远远大于手术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性。

颜永毅 毅梦飞扬

1515634194.pn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慈军
慈军 主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