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成分。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跟人的刚刚认识,到慢慢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以及分离等过程。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
人际关系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学校中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单位中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朋友关系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等。 人天生具有社会性,都有社会归属感,只有在社会中被认可、被接纳、被尊重,才会生活的快乐和有意义。人们通过自我反省和人际交往中对自我的反馈,来调整自己行为和思维模式,达到与外界的良好关系。也就是说通过人际交往,达到自我的成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终生需要相互依赖,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归属感使得人们需要建立和保持一种持续、和谐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良人际关系的原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愉快顺利的基础。常见的不良人际关系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交往中对事物的态度或行为模式存在求同存异的态度,总是认为自己的对,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就容易产生矛盾,造成他人不接受自己,自己也痛苦的局面。
2. 不想付出:有些人总想让对方为自己付出,而自己不想付出,或者自己稍有付出,就想得到对方的回报,过分苛求他人。如有不满就情绪大起大落,或不理不睬,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3. 不善于理解对方:不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不尊重对方都会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尊重对方,对方也就不尊重你。遇到自己的反感的人或者观点时,会情不自禁的采用回击的方式对待对方,给对方造成伤害,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人感觉到你的攻击性和反感态度,既不会伤害到自己,也不会伤害到他人。不要单从自己的经验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
4. 自身性格缺陷:说话刻薄,总是挑对方毛病。人无完人,不要揪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猜疑、嫉妒、攀比等不良心态。不要在人际交往中捕风捉影。要从自身性格培养做起,要自己充满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进取,能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体验。
5. 人际交往过于被动;有些人性格内向,总是等着别人来找自己,才交往,所以显得很被动,自己感到没有朋友,也会让人以为你孤傲,别人也不敢跟你交往。所以尽量克服性格的缺点,培养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6. 不会在不同场合转换角色:比如领导干部在家仍然以领导的口吻指挥家庭成员,造成家庭关系不和。或者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者溺爱子女过重,导致唯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在学校和同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7. 拉帮结派现象:在大群体里存在小团体行为,导致与其他人关系疏远和淡漠,个别采用这种方式对其他人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良人际关系。
9. 对人有偏见、歧视:有些人对不同年龄、长相、体重、穿着的人会有偏见和歧视,从而从行为、语言或者情感上表现出来,造成不良人际关系。
三、人际沟通技巧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导致不良关系的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所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理解别人的观点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基础。
1.理解关心对方:首先要有理解别人的动力,发自内心的关心对方,帮助对方。做到换位思考。正确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要善于倾听、关注对方,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及时向对方反馈你的意见。表情友好,眼光专注,保持适当身体距离。
2. 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愿望。不要与对方争辩,不人身攻击,不传播流言,不要挖别人隐私、不冷嘲热讽,不要说难听的话语、不该说的话。乐于付出,对他人充满爱。
3. 主动与人交往,要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寻找大家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另外增加交往频次,增加彼此的熟悉度、亲密感。
4. 人际交往适度:人家交往中不卑不亢,要做到能伸能缩。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态,不嫉妒、不傲慢、不自卑、不伤感。但是要有谦虚的心态,不要咄咄逼人,会增加你的亲和力,尤其面对不如你的人群。对自我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有及时纠正,尽量弥补过失。
5. 平等:要有平等的心态,既不要贬低自己,也不要贬低别人。不要带着个人的情绪跟人交往,或者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都会导致你错误的理解对方,以造成人际交往的失败。另外做到人际交往中不批评、不抱怨、不说教。
6. 诚实守信:人际交往中要互利互惠,不能存在欺骗的态度,不做夸夸其谈、挑拨离间、口蜜腹剑的人。
7. 自身修养:要加强自我修养,自尊、自强、自重。只有最终自身修养的增高,才能做到人际交往中上述个点,成为受欢迎的人。
8.掌握社交知识和社交技巧:比如与人谈话时措辞文雅、谈吐幽默、轻松,态度诚恳,学会运用一些身体语言,如面带微笑,注意多用赞扬,避免指责,待人热情,放低姿态。
9.求同存异: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灵活机动,调整交往技巧。另外,也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跟所有人都能说到一起。
本文系宋煜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宋煜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