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ret食管是如何形成的?它的转归是什么?
食管鳞状上皮转化成柱状上皮(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疾病的严重的并发症,并且这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相
比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更能抵御胃酸-蛋白酶的侵袭,所以,在食管被侵袭并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过程中,柱状上皮的生长最终会占优势。化生的上皮中包括杯状细胞、柱状细胞,所以它同时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Barret食管在发展成为食管腺癌之前,会经历一个异常生长的阶段。发生肠化生的病变长度如果大于2cm,则该病变转化为食管癌的几率接近普通人群的100倍甚至100倍以上。
(1)Barrett食管的形成:①后天获得的:主要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程序:胃食管反流→食管出现炎症,糜烂→黏膜
再生不是鳞状上皮而为柱状上皮取代→异常被覆的柱状上皮进行性累及食管下段,这种柱状上皮黏膜几乎不含有壁细胞,在胃全
切除者,食管可发生小肠化生,小肠上皮可上移替代食管的正常鳞状细胞;②先天性的:胎儿早期食管黏膜是原肠柱状上皮,5~6个月时,逐渐为鳞状上皮替代,在出生前完成,如鳞状化不完全,则柱状上皮岛状或片状残留,如出现在食管下段,则为Bar-
ret食管。
(2)Barrett食管的转归:Barret食管本身无症状,其症状与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有关。
1)溃疡:在食管下端出现柱状上皮的部位出现溃疡,称Barret溃疡,亦称食管消化性溃疡,是长期与胃酸接触所引起。与胃溃疡相似,大小不定,为椭圆形,边缘锐利,常为孤立的,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与溃疡病相同,易引起大出血、穿孔等。由于疝并存,故须注意是否为疝囊内或其周边发生的溃疡。主要鉴别点为Barrett溃疡发生在食管内,而不是在胃食管交界处。活检应在交界处上食管侧取材,又证实为柱状上皮者。
2)食管狭窄:由炎症纤维化逐渐瘢痕狭窄,出现咽下困难,严重者给予气囊扩张。
3)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食管腺癌绝大多数是在Barrett食管柱状上皮基础上发生的,癌变率33%~38%,其演变由Barrett特殊型化生,经轻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早期腺癌,最终发展成浸润转移性癌,发现已属晚期953%死亡。最近国外报道有10%一12%慢性胃食管反流病人可诱发食管腺癌及胃癌。在20世纪70~80年代其发生率迅速增加,现已咽成为美国15种常见的癌之一。目前Barrett食管在我国已受到重视,对于有长期胃食管反流史烧的病人,咽下困难及来疼痛日趋严重,身体消瘦,应考虑Barrett食管诱发的食管除癌可能性。

本文是金建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