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敬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如何读懂肝功能指标?

发表者:安敬军 人已读

乙肝的定期复查中,肝功能检查是必查的项目。通过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了解肝脏是否有损伤,乙肝是否活动。通过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发现是否需要治疗的证据,可以考核治疗的效果,也有助于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以及判断肝脏疾病的预后与结局。另外根据肝功能指标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休息,是否住院。

肝功能检查不仅仅作为乙肝定期复查的项目,在我们例行体检时也是必查的项目。

那么,什么是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有哪些项目?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什么意义呢?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状况的检查。

肝功能检查的项目,包括以前曾经开展过及现在正在开展的项目约有700余种,目前临床常做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大约有二十余种,主要可以分为4类:

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主要包括ALT、AST等。

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简称谷丙转氨酶,又称作丙氨酸转移酶(ALT)。

正常值:0-40U/L;

ALT只存在于肝细胞内,是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但是反映不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只要ALT升高,说明肝细胞受到了损伤。

ALT的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肝脏有炎症性改变,随着肝脏炎症的改善,ALT逐渐趋于正常。

急性乙肝时ALT明显升高,黄疸后ALT开始下降。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时ALT轻度至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

重型乙肝患者早期ALT急剧升高,之后随着肝细胞坏死的加重ALT快速下降,但胆红素则持续不断的上升,此称作“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②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0-40U/L;

AS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肾脏、胰腺;心脏中AST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肝脏中的AST约8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20%存在于包浆。

AST升高不仅仅见于肝炎,心脏、骨骼肌等的损伤也会出现AST的升高。

肝病时血清AST升高,提示线粒体受损,AST升高程度通常与肝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急性乙肝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变为慢性乙肝的可能。

慢性乙肝时,AST可以持续升高,也可以间歇性升高。

急性乙肝时,ALT/AST常大于1,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时,ALT/AST常小于1,其比值越低则预后越差,病程中ALT/AST比值升高,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指标

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铜蓝蛋白(CER)等。

①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

正常值:0-17.1μmol/L;

由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组成。

直接胆红素正常值:0-5.1μmol/L;

间接胆红素正常值:5.1-12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胆汁代谢、排泄程度有关,胆红素升高主要原因为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肝内外胆道阻塞和溶血。

急性黄疸型肝炎或慢性肝炎时,可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活动性肝硬化时,血清总胆红素也可升高且消退缓慢。

重型肝炎时总胆红素常超过171μmol/L。

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可呈进行性升高,每天上升大于1倍正常值上限。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阻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在急、慢性肝炎时,总胆红素急剧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称为“胆酶分离”,为重型肝炎的表现,提示肝脏病情加重。

②总胆汁酸(TBA)

正常值:0-20μmol/L;

血液中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很少,当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管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

急、慢性肝炎、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癌和胆道梗阻时总胆汁酸明显升高。

③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

正常值:0-58U/L;

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和胰腺。在肝脏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血清中的γ-GGT升高主要反映肝胆疾病。

此酶在急性乙肝、慢性活动性乙肝及肝硬化失代偿时仅轻度或中度升高。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管梗阻时γ-GGT可显著升高。

肝癌、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时,γ-GGT可明显升高,尤其肝癌时,γ-GGT可显著升高。

④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0-150U/L;

血清中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组织,经肝胆系统进行排泄。

儿童在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青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ALP产生过多或排泄受阻时,因其不能排泄出体外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急、慢性肝炎ALP均可升高。少年儿童单纯的ALP升高多为生理性表现。

3、反映肝脏合成及凝血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前白蛋白PA)、胆碱脂酶CHE)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

①血清总蛋白(TP,总蛋白)

正常值:60-80g/L;

主要由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组成。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球蛋白正常值:20-35g/L;

白球比正常值:1.5-2.5;

白蛋白半衰期为21天;

急性肝炎时,白蛋白、球蛋白变化不明显;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尤其是肝癌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白球比值偏低。

②前白蛋白(PA)

正常值:180-390mg/L;

半衰期为12小时;

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急、慢性肝炎、恶性肿瘤、肝硬化都会使前白蛋白降低。

重型肝炎和失代偿肝硬化时,前白蛋白明显下降。前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脏疾病预后的指标。

随着肝功能的改善,前白蛋白可逐渐恢复。

③胆碱酯酶(CHE)

正常值:130-310U/L(比色法)或4290-15000U/L(酶法)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

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

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特异性较差,除可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其活性降低表明肝细胞已经有较明显损伤,活性越低,病情越严重。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重型肝炎患者特别是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续性降低。

④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11-14s;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0-100%;

除了凝血因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凝血因子都是由肝脏合成的,这些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

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和PTA对诊断重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有重要意义。

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超过3秒)。

PTA高低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成反比。

PTA<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被称为“金指标”。

PTA动态检测也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最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4、其他检测指标

①肌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CK)

正常值:24-190U/L;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其次是脑组织,胃、肠、肺和肾内含量较少。

替比夫定(LdT)可引起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其原因为该药可以引起肌炎、横纹肌溶解和乳酸酸中毒使肌酸激酶升高。

应用替比夫定(LdT)时,应定期检测肌酸激酶,一旦升高应警惕上述的副作用。

②血清总胆固醇

正常值:成人:2.9~6.0mmol/L

儿童:3.1~5.2mmol/L

血清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其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

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清总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凶险。

阻塞性黄疸时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在其他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可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重型肝炎、肝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降低,愈低则愈重;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等也可以出现血清总胆固醇降低。

③铜蓝蛋白(铜氧化酶、CER)

正常值:150-600mg/L;

CER主要由肝脏合成,一部分由胆道排泄,尿中含量甚微。铜蓝蛋白检测对某些肝、胆、肾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酒精性和病毒性肝硬化、肝癌时可出现CER升高。

肝豆状核变性,即Wilson病时,CER降低。

上述的各项指标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开列。

对于未治疗的乙肝患者的定期复查,选择肝功能检查时至少应包括:ALT、AST、γ-GGT、ALP、TBil。

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时,需要进行凝血机制及白蛋白、球蛋白的检查,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时应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4~8小时。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不要饮酒或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有不适的症状时,尤其是症状有明显的加重时,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只能了解肝脏功能及受损的状况,它代替不了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也代替不了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要咨询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相关问题,可加安敬军医生微信。

微信号:anjingjun63508,添加时请备注“好大夫”。

本文系安敬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安敬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