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肾病的治疗措施
多囊肾病通常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主要由PKD1 或/和PKD2的基因杂合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主要由PKHD1基因的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基因检测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有助于判断预后,我们的研究发现有PKD1基因多个位点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基因检测的结果,通过体外胚胎优选,生出没有多囊肾病的健康宝宝,造福子孙后代。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已成为继原发性肾小球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损害以后,尿毒症的第四位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约50%的患者会遗传给下一代,患病以后约50%的患者在60岁以前会得尿毒症(换句话说,多囊肾病约50%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患病以后约50%的患者在60岁以前不会得尿毒症)。目前多囊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但下列措施对延缓肾功能的进展和恶化有一定好处。
1、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及剧烈运动: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可促进囊肿细胞的增生;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囊肿破裂,均应避免。
2、限食:多囊肾病动物通过限食,囊肿长得慢、肾功能恶化得慢,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多囊肾病的病人,吃得少、体型瘦,肾功能长期稳定。
3、合理应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普利类降压药或沙坦类降压药,如赖诺普利、替米沙坦、氯沙坦钾、奥美沙坦、缬沙坦氨氯地平等,最好将血压降至130/80以内。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既可以降压、预防脑出血(多囊肾病常常合并脑血管畸形,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又可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血肌酐超过300μmol/L要慎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
4、合理应用二甲双胍:合并糖尿病或肥胖患者可应用二甲双胍,既可以降糖、减肥,对肾脏也有保护作用。二甲双胍是AMPK激活剂,AMPK的激活能抑制囊液的分泌,还能拮抗mTOR以抑制囊肿细胞增殖。
5、合理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普伐他汀等他汀类降脂药不仅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还能减慢儿童和青少年肾囊肿的生长,降低肾功能的下降率,对炎症和内皮细胞损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并高血脂的多囊肾病患者使用普伐他汀等他汀类降脂药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6、合理应用雷公藤多苷片:PKD1/PKD2基因突变后,胞内钙离子聚集显著减少,通过促进cAMP胞内聚集而引发下游一系列促囊肿作用。雷公藤甲素能恢复钙离子通路,诱导钙离子释放,抑制细胞增殖,延缓囊肿形成和发展。临床试验发现雷公藤多苷片在伴大量蛋白尿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中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延缓肾脏总体积的增长率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率。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及已有肾衰竭的患者,建议不用雷公藤多苷片。
7、合理应用托伐普坦:PKD1/PKD2基因突变后,多种原因引起腺苷酸环化酶(AC)过度激活,胞内cAMP聚集显著增加,促进囊肿形成。托伐普坦能抑制AC激活,减少cAMP的产生和聚集,显著抑制囊肿生长和延缓肾功能恶化。临床试验发现,托伐普坦能显著降低多囊肾病肾脏的体积增长率并延缓肾功能恶化,尤其是对肾囊肿长的较快、肾功能尚可的患者效果较好,已被日本、欧美和加拿大药监部分批准并制定指南推荐使用。
8、对症治疗:(1)多囊肾病常合并血尿,因血尿常为自限性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若持续出血则应减少身体活动并多喝水,还可适量使用云南白药。合并大出血的患者(明显肉眼血尿、甚至血红蛋白下降),可介入或手术治疗。(2)出现疼痛者可使用镇痛剂治疗,若持续疼痛则需考虑是否有感染、结石或肿瘤,囊肿增大导致明显疼痛者可考虑经皮穿刺抽吸囊液(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囊肿抽液)。(3)伴发感染的患者应使用足量的能穿透囊肿壁的抗生素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本文是谢院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