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良嗣 三甲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头颈肿瘤系列——涎腺肿瘤

6047人已读

概述

涎腺亦称唾液腺,主要包括三对大腺体(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为数众多、主要分布在口腔粘膜组织内的小涎腺体,所有这些腺体组织发生的肿瘤统称为涎腺肿瘤

据国内不完全统计,涎腺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7%~1.6%,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3%~10.4%。据英、美等一些国家的资料,涎腺肿瘤的发病率一般为1~3人/10万,占头颈部肿瘤的6%。

涎腺肿瘤病因不明,有些因素已经引起注意,如放射线致涎腺肿瘤已有报道。

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

1.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中,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黏液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腮腺恶性肿瘤的1/2。

无痛性肿块:腮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长。

疼痛:耳垂周围的肿块出现疼痛,尤其是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是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

一侧闭眼不能、口角歪斜等:恶性肿瘤生长会侵犯面神经而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的症状。

2. 颌下腺肿瘤:

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约各占一半,或恶性略多于良性。良性肿瘤主要是多形性腺瘤,恶性常见为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约占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

颌下区肿块:无痛性且生长缓慢的多为良性,恶性者偶伴疼痛或生长较快。

半侧舌麻或舌痛:此种多系腺样囊性癌。

开口受限:肿瘤累及周围组织如咬肌可出现开口受限。

口角歪斜或伸舌偏斜:肿瘤累及面神经下颌缘支或舌下神经时出现。

3.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少见,约占涎腺肿瘤的1%。其中恶性肿瘤占90%以上,以腺样囊性癌为最多。舌下肿瘤不易被察觉,可有以下表现:

牙疼

一侧舌麻或舌痛

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

当患者主述一侧舌麻或舌痛无阳性体征时,应触诊舌下区,如有硬结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4.小涎腺肿瘤:

小涎腺位于粘膜组织内,分布广泛,软腭、硬腭、唇、颊、舌、鼻腔、喉、鼻咽等等。小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5%,良恶性约各占一半。临床表现有:

上述部位的肿块

牙痛

上腭、眶下区或上唇感觉异常或麻木

牙龈肿胀及牙齿松动

吞咽不适及疼痛

检查:

1. 临床检查:

腮腺区及颌下区触诊,双合诊舌下区:一般良性肿瘤触诊较软,周界清楚,而恶性肿瘤多较硬,周界常不清楚。

2.影像学检查:

1)B超:肿块病变在1cm以下都能可显示,可大致确定性质。但是定性诊断性能不足

2)CT和MR:能明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扩展范围及其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3)核素扫描: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有特异性。

3. 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术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治疗:

1. 外科手术

涎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只需切除肿瘤及腺体即可,而恶性肿瘤需根据肿瘤侵及范围来确定切除范围,必要时需切除神经、周围组织(包括骨)或皮肤。有淋巴结转移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涎腺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通常不做术前放疗。术后辅加放射治疗的指征:

肿瘤广泛侵犯、肿瘤侵犯至包膜外

低度恶性肿瘤,但面神经与其粘连而予保留

手术残留或切缘阳性

病理为高度恶性肿瘤,如未分化癌、鳞癌、涎腺导管癌等

复发的恶性肿瘤

预后:

涎腺良性肿瘤单纯切除均能达到治愈目的。恶性者与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手术彻底性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有关。

陈良嗣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