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最近新看的一个病人说起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发热待查的年轻女性病人。
简要病史如下:(仅凭记忆,可能不全)先是怎样发病我不记得了。当地检查腹部有一个小囊肿,就手术治疗,然后发热,常规治疗不能控制,随后另一侧又出现一个囊肿,并一侧胸腔积液,查抗SSA阳性,用激素治疗控制体温后,就停激素了。其他症状不明显。因不能明确诊断,经熟人介绍,找我治疗。
巧的是,来医院后,什么都好,也不发热。询问症状,没有口干,腮腺肿大等干燥综合症的相关症状,但复查抗SSA抗体仍为阳性,腮腺ECT检查有轻度摄取功能障碍,唇腺活检符合典型的干燥综合症表现。考虑诊断为干燥综合症,因无症状,仅观察,未治疗。
但住院十天左右,逐渐出现粒细胞缺乏,并再次出现高热,正规强有力抗感染治疗无效。因干燥综合症罕见高热和粒细胞缺乏,故院内会诊。众多意见是不用激素,再次进行检查,继续抗感染治疗。我倒倾向用激素治疗,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他选择激素治疗,现在体温控制,已出院观察。
从本例治疗经过,我想说:
1.在疾病还不能明确诊断时,病人不要非得要问个明白,到底是什么病,只要能控制病情就行。本例初期仅是个囊肿,不做手术,可暂时观察。可手术后高热,且病理活检又搞不出个明白,怀疑感染,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最后不得不用激素,控制体温后又不维持观察而停药。
2.现在的医生有时也不会轻易地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什么病。即使本例,她只有实验室的检查依据,而无主观症状,今后也可能是狼疮呢?但治疗大同小异,也不必非得问个明白。越是紧问,医生越不敢为你承担责任,反倒不利益病人了。
3.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利益医生,病人及家属要理解医生,医患相互配合,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本例若不是熟人介绍,病人家属勇于承担责任,再多用2-3万块钱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最后,我要申明的是:我是站在医生的位置上考虑,也是真实的想法和目前的世道。病人的想法可能不同。
本文是李守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