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一、中风病概述
1、概念
中风病是从中医角度,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因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这类疾病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
在西医中,就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亦称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2、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
病类诊断:中经络——无意识障碍
中脏腑——有意识障碍
中经络分为五类证候 中脏腑分为三类证候
风痰阻络 痰热内闭
风火上扰 痰蒙清窍
痰热腑实 元气败脱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
3、中风病分期
(1)急性期:通常为发病后1~2周,以病情不再进展为界。
(2)恢复期:症状稳定、不再进展至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的时期,通常为急性期过后半年左右。
(3)后遗症期:通常为发病半年以后。
二、中风康复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中风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存活者中致残率高达80%以上。中风后所遗留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重视,使得患者早期就接受康复治疗,减少了患者的残疾,提高了生活质量。
康复介入时机: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
三、中风康复治疗
包括:现代康复治疗: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吞咽疗法(ST)等。
中医康复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熏洗等方法。
四、中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
治疗中风的中成药种类繁多,中风病的中医治疗要讲究辨证论治,中成药的选择也要有辨证论治的思想。中风病常见几种分型的中成药选择:
(1)风痰阻络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自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中成药:可选用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血塞通分散片、葛酮通络胶囊等。
(2)风火上扰
半身不遂,口面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泻火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若出现神识恍惚,为风火上扰清窍,可配合服用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
(3)痰热腑实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中成药:若痰热不化,上扰心神,可转化为痰热内闭清窍证,可用安宫牛黄丸。
针对安宫牛黄丸的使用目前存在一定误区。
(4)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自,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
中成药:步长脑心通、消栓肠溶胶囊、血栓心脉宁胶囊、消栓再造丸等。
(5)阴虚风动
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呜,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育阴熄风,活血通络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六味地黄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一直是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方法。针刺作为一种适宜的外周刺激,一方面,可以实现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和功能代偿,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另一方面,针刺可以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机能。
目前多采用头针、体针、眼针等方法治疗。
我院多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平肝潜阳、镇肝息风”;稳定期及后遗症为“疏通经络”。取穴方面多 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阳经穴为主。石学敏院士设立的 “醒脑开窍”针刺法则以阴经穴为主;以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处 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中风病配穴
吞咽障碍:风池、完骨、翳风
手不能握固:合谷针向三间穴
构音障碍:上廉泉
构音障碍:金津、玉液
足内翻:丘墟透向照海穴
头针疗法
处方:根据病变部位选对侧运动区相应部位,下肢瘫配足运感区,失语者配言语区,感觉障碍者配对侧感觉区相应部位。
3、推拿疗法
中风病早期按摩可以防止关节活动障碍、肌肉痉挛的发生,待病人急性期稳定后,推拿应该越早进行越好。 推拿时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
4、中药熏洗疗法
含义: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蒸、淋洗和浸浴的一种外治方法。
机理: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洗时,由于温热和药物作用,刺激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和全身机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熏洗法长用来治疗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多在肩部发生疼痛时,同时或随后发生手部和手指疼痛、肿胀以及血管舒缩变化。多发生于瘫痪严重的上肢。
五、中风病中医康复误区
第一,过度的被动治疗
应在中医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康复学中有关偏瘫康复的训练技术,将中医被动康复与现代康复学有机地结合,能够提高康复效果。
第二,盲目针灸治疗
要知道偏瘫恢复是从软瘫到痉挛期,要根据患者的肢体肌力和肌张力情况有选择的选穴,故不能一个针灸处方一扎到底。
第三,急于练走路或爬楼梯
这样反而加剧错误模式的形成,极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要知道欲速则不达,要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循序渐进,避免诱发异常痉挛模式。
本文是王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