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自2005年6月1日起卫生部实行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的新发病例开始逐年减少。2006年以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至7.18%。现阶段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小于1%,29岁以下的,乙肝感染率不到5%,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明显降低。乙型肝炎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流行。通过推进接种疫苗的方法,在北欧、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布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都是乙型肝炎显著高发人群,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5%。在台湾,40岁以上几乎有90%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且全台人口15%-20%(约三百多万人)为终身病毒携带者。香港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6%。
国内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欧美国家的乙肝感染率较低与分餐制有关,即“一人一叉一刀一碗”,而在我国没有这样的习惯,因此是导致乙肝感染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事实上,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除了口腔黏膜破损,一般是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而传染的。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早在1796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疫苗后,疫苗免疫成为人类预防疾病的“利器”而得到广泛推广。疫苗是通过将病毒或细菌进行体外培养、纯化、灭活后保留其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免疫反应性”。因此,接种疫苗后能否产生相应的抗体,有2个决定性因素:1.疫苗是否纯化2.个体免疫反应能力,即免疫功能状态。接种乙肝疫苗同样会受这2个因素的影响。处理任何问题,必须先找原因,关于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请参阅本人网站文章《注射乙肝疫苗后为何不产生抗体?》,在此不再赘述。
大多数人认为: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就是无效,其实是片面的。通常在决定注射疫苗之前,都会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甚至HBVDNA定量,只有结果阴性者才会考虑注射疫苗,因此,在理论上基本杜绝了HBV隐匿性感染的可能性。乙肝五项检测常用的是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原理的实质是采用酶标记的已知抗原(酶标抗原)检测相应的未知抗体,但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检测人员操作过程不严谨或血清样本有污染,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此时可以到权威机构再做一次认证。由于在注射疫苗之前很少有人会考虑到做HBVDNA定量检测,使得本来是隐匿性HBV感染的成为“正常人”。根据国内有关研究:乙肝病毒变异株的影响是我国目前部分人群使用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和变异株检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单项核心抗体阳性者是否可以注射乙肝疫苗,这个问题在早先许多年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目前的观点是:乙肝疫苗作为一种药物,不仅可以预防乙肝,也可治疗乙肝,例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14年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立的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已获得成功,但由于疫苗开发的复杂性、艰巨性,离投入临床正式使用还有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值得期待!需提醒注意的是:治疗性乙肝疫苗与常用的乙肝疫苗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在排除隐匿性HBV感染、肥胖、免疫抑制、嗜烟、酗酒等多种因素后仍然无抗体,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增加疫苗的剂量,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可以考虑在第2次接种疫苗后的1~2个月(即首次注射后的第2~3月)检测血清表面抗体,如果是阴性,可补种1次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初次采用0,1,6方案未接种成功者,可以考虑半年后采用1,2,3方案(即连续3个月接种疫苗),笔者试过这种方案有较高的成功率。3.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认为,新生儿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肌注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经实践证明:疫苗在人体不同部位注射会产生不同的机体应答,其中以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应答率最高,臀部肌注的应答率最低,由于新生儿的三角肌不发达,可以考虑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注射。4.成人三角肌发达者,可以考虑增加剂量。5.接种乙肝疫苗后如果产生了抗体,其保护期一般可持续12年,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表面抗体的常规监测和加强注射,但对于高危人群可进行监测,如果抗体水平小于10ug/ml(10mIU/ml),可考虑加强免疫注射。5.国内有研究机构采用佐剂乙肝疫苗(即附加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疫苗)能够增强免疫应答能力。6.在抗体水平为10mIU/ml及以上时即使意外暴露(如针刺感染,医源性因素等),可不必考虑加强注射,因为在此抗体水平时足以抵抗HBV感染。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极少数人没有HBV隐匿性感染,但多次注射疫苗也不产生抗体,即使是采用上述方法也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这可能就与个体基因有关,就如美国人感染HBV的较少,而亚洲、非洲人很容易感染一样的道理;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免疫保护性,如在细胞免疫层面已经建立了保护机制,只是无法检测而已(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
总结: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表面抗体不能完全等同于你是HBV易感者或接种无效,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的疫苗”!
本文系侯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侯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