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祥伟 三甲
李祥伟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口腔科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缺牙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5244人已读

牙齿先天缺失包括少数牙先天缺失(hypodontia),指缺牙数少于6颗,多数牙先天缺失(oligodontia),缺牙数为6颗或6颗以上,均不包括第三磨牙,先天缺牙在人口中的发生率为1.6-9.6%。先天缺牙有一部分是某些综合征的口腔表现,更多的为非综合征性先天缺牙。牙齿先天缺失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先天缺牙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使咀嚼功能下降,咬合关系异常,影响面容,其危害较大。笔者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发现一常染色体显性先天缺牙家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先证者及家系受累者、非受累者进行询问病史、口腔检查,取石膏模型;

1.2拍摄曲面断层片;

1.3 绘制系谱图及遗传学分析。

2 结果

2.1 先证者,男,10岁,面型基本对称,混合牙列,中切牙、第一磨牙已萌出,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多数乳牙滞留。曲面断层片显示,所有象限缺失侧切牙,双尖牙,第三磨牙牙胚,上颌尖牙和左上颌第

二磨牙牙胚也缺失,缺牙数为15颗(第三磨牙除外),其身高体重、

智力均正常,毛发、汗腺及指甲无异常,无拔牙史,无其他系统性疾作者简介:李祥伟(1975~),男,黑龙江省宁安市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牙发育生物学研究。*孙宏晨为通讯作者,电话:0431-8913506。

病。

先证者父亲面型基本对称,结合口腔检查和曲面断层片发现,其父缺失上颌侧切牙、右上颌第二前磨牙和左下颌第二前磨牙及全口第三磨牙,无拔牙史,其身高、体重均正常,毛发、汗腺及指甲无异常,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先证者母亲牙齿包括第三磨牙在内均正常,自诉妊娠期无患病史及用药史。

先证者的祖父及两位伯父均有先天缺牙,先证者的祖父面型对称,上下颌第一磨牙及第三磨牙缺失,无拔牙史,已作义齿修复,毛发、汗腺及指甲无异常,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先证者的大伯父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及左侧上下颌第三磨牙缺失,无拔牙史;先证者的二伯父左侧上颌第二双尖牙、上颌两侧第三磨牙及左下颌第三磨牙缺失,无拔牙史。先证者两位伯父虽有先天缺牙,但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正常,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先证者的堂兄弟及堂姐未见先天缺牙(第三磨牙除外)。

2.2 根据临床资料绘制系谱图如下,


2

1

I


6

5

4

3

2

1

II

2

1

III

iii

III

3

4


图-1

根据系谱图可知,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第Ⅱ代的外显率为75%,第Ⅲ代的外显率为25%,而且各代之间的表现度差异较大,第Ⅱ代的缺牙数为1-4颗,第Ⅲ代即先证者的缺牙数为15颗,第三磨牙未计算在内。该家系既有少数牙先天缺失,又有多数牙先天缺失。

3讨论

牙的发育和萌出及萌出后的正常咬合功能,可促进颌骨及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发育。先天缺牙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引起颌骨发育不足,有报道先天缺牙家系的受累者和非受累者因下颌前突而有Ⅲ类错合出现[1],另有学认为为由于前牙先天缺失,下后牙近中移位,引起Ⅲ类错合[2],出现牙间隙,常有食物嵌塞,龋坏形成,咬合创伤,继而会引起颞颌关节病变,本文所报家系的受累者和非受累者未发现错合畸形,个别成员牙间隙较多,有食物嵌塞和龋坏形成。

有报道先天缺牙常伴有过敏性疾病、哮喘[3],本家系的所有成员均未发现其他系统的异常,可能是发病机制不同所致。

牙的发育是由上皮和间充质相互诱导而完成的。牙发育的第一信号始于口腔上皮的增厚,尔后转入神经嵴来源的外胚间充质和牙蕾,上皮进一步折叠和增殖进入帽状期、钟状期,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分化,分泌基质、矿化,牙萌出。这一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精确调控。环境因素可阻断牙的发育,牙胚的外伤、化学药物、放射线、局部感染常可影响牙发育,甚至导致缺牙。

先天缺牙偶尔由环境因素所致,大多数牙齿先天缺失为遗传因素引起。在家族性先天缺牙中,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性连锁、多因素、多基因遗传模式。牙发育过程中有多基因参与[4],其中一种或几种发生突变都会导致牙发育异常,甚至停滞于某期[5],之后停止发育的牙胚凋亡,最终的表现都是相应的牙缺失。目前对先天缺牙的分子研究多集中于两个基因即MSX1和PAX9[2]。我们对所研究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拍摄X线片,可排除拔牙,牙埋伏和阻萌情况,亦可排除环境单因素的作用,可确诊为遗传性先天缺牙,该家系中既有少数牙先天缺失,也有多数牙先天缺失,至于是哪一个或几个基因突变导致先天缺牙,尚需进一步研究。

牙的发育是在胚胎期进行的,出生时绝大多数牙胚已形成。先天缺牙患者,常在乳牙不替换、恒牙不萌出或诊治其他牙病时才被发现。先天缺牙的发病机制不确切,当前对先天缺牙还只能尽早发现,早期诊断,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如尽可能保留缺牙处的健康乳牙,不能保留时及早拔除,做缺隙保持器,正畸关闭散在牙间隙,暂时性义齿修复,待成年后行永久性修复。本文所报家系的先证者只有10岁,缺牙较多,医嘱保留健康乳牙,戴缺隙保持器,定期复查,对缺隙保持器及时调整,以提高咀嚼效率,促进口腔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

参考文献:

1 Frazier-Bowers SA,Guo DC,Caveuder A,et al.A novel mutation in human PAX9 causes molar oligodontia .J Dent Res.2002,81(2)129-133

2 Frazier-Bowers SA,Pham KY,Le EV et al .A unique form of hypodontia seen in Vietnamese patients :clin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J Med Genet 2003,40 e79

3 Pirinen S,Kentala A,Nieminen P et al .Recessively inherited lower incisor hypodontia .J Med Genet 2001,38(8)551-6

4 Gao Y ,Kobayash H,Ganss B. The human KROX-26/INF 22 gene is

expressed at sites of tooth formation and maps to the locus for permanent tooth agenesis (He-Zhao deficiency).J Dent Res 2003,82(12)1002-7

5 Heiko P,Annette N,Klans K et al.Pax9-deficient mice lack pharyngeal pouch derivatives and teeth and exhibit craniofacial and limb abnormalities. Genes Dev,1998,12(17)2735-47

第一作者: 李祥伟,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130041

李祥伟
李祥伟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