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承勇 三甲
刘承勇 主任医师
南医三院 神经外科

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七月的病人(2)

5893人已读

文章来源:http://www.brain123.com

正当家属绝望之际,准备后事之时,有一天病人的丈夫偶然翻阅报纸时,在《广州日报》上有一篇报道:“亲情唤醒昏迷33天的女警察”,报道了广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刘承勇教授抢救成功一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人丈夫就告诉其丈母娘,因为其丈母娘也是学医的,他就让他的丈母娘拿着《广州日报》到广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来,找到了刘承勇教授,咨询过后,刘教授要求她把所有有关王小亚的检查结果、化验单、病情介绍及各种影像资料带来,刘教授详细研究了厚厚的病历资料后,提出要亲自去看病人,后来家属就请刘承勇教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ICU会诊,并给病人做详细检查,病人表现是中度昏迷,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全身多脏器感染,但是病人的瞳孔已恢复到正常大小,有光反射存在,四肢刺痛有反应。这时,刘承勇教授觉得似乎有一线希望,但又一想,这病人都经过了这么多大医院抢救治疗,也请过国内许多著名专家会诊,都没能治好,说句实在话,刘教授心里也没有把握,刘承勇教授就反复给家属讲到我院来治疗,可能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家属经过两周多的思考,最后还是决定转到广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治疗。

由于病人的病情较重,靠呼吸机维持呼吸,转院过程也要冒很大风险,要保证呼吸,保证安全,这是一个大难题。开始家属找省人民医院派救护车送,省医的医生说“不行,我们医院只有别的医院病人到我院,从来就没有把病人转到小医院的事”。后来,经过与红会医院的急诊科协调,由神经外科派医生,急诊科派带有简易呼吸机的救护车去接,最后由刘承勇教授和俞方毅医生亲自去接病人。谢天谢地,病人转院过程还算顺利。
这时,医生们为遇到难题了,按医疗常规,这种危重病人,应该住进重症监护ICU病房,因为ICU才有齐全的抢救设备,而且ICU主任认为病人太重,没有治疗价值了,不让病人住ICU病房。另外,病人家属一再要求“再也不住ICU了”,因为ICU不能有家属陪护,亲人不能在病人身边,无耐之下,请示医院院长、医务科领导,决定把病人放在神经外科病房,单独一间病房,把需要的呼吸机和监护仪等搬到病房,设置简易ICU,组建专家治疗组和护理组,特允病人家属陪护病人。刘承勇教授详细交待了病情和预后,家属表示:“即使最后治疗不好了,就让我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吧”,但刘承勇教授还是给出约法三章:“一是在不违反医疗常规的前提下照顾你,二是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三是不能随便探视”。
病人入院后,刘教授组织本院有关专家进行会诊,
临床诊断:
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小脑脑干梗塞后颅窝减压术后
2、 肺部重度感染
3、 泌尿系统感染
4、 败血症
5、 头皮褥疮
6、 电解质紊乱
7、 呼吸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昏迷和高热,无咳嗽反射,无吞咽反射,流涎不止,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mm,光反射弱,四肢软瘫,双上肢病理反射阳性,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根据病情分析,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促醒,促进脑干功能和后组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中西结合治疗。
具体措施:
1、 单独病房,把病人与其它重病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 更换所有从外院带来的各种插管,去除外院所带来的细菌,清除感染源;
3、 肺部做纤维支气管镜下肺部灌洗,深部吸痰,清理支气管内积痰;
4、 反复做痰、血液和尿液的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素,监测菌群变化;
5、 药物及人工降体温;
6、 促醒药和呼吸兴备剂治疗;
7、 中医中药治疗,请中医专家会诊,使用安宫牛黄丸和醒脑静注射液,化风丹等中药治疗;
8、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
9、 组合穴位针灸治疗;
10、 手术切除头皮褥疮;
11、 亲情唤醒,病人家属全家总动员,医生和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儿子,亲戚和朋友,陪在病人身边鼓励,谈话。
治疗结果:
入院后第七天,病人意识状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眼球开始转动,自主呼吸恢复,可以间断地脱掉呼吸机;一个月左右,肺部感染逐渐减轻,细菌培养没有致病菌生长,感染得到控制,完全停用呼吸机。目前,病人清醒,能与家属进行眼神、手势和口形交流,自主呼吸,感染控制,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部分恢复,阻住气管套时可发出声音,营养状态好,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救治体会:
1.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二十的努力!这就是红十字会的精神所在,“人道、博爱、奉献”。
2. 百年红会医院的经验积累,现代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保证。
3. 神经外科医生的精湛技术,个体化治疗方案,规范化治疗。
4. 祖国医学的精髓博大精深,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5. 心理干预治疗,亲情唤醒。
刘承勇
刘承勇 主任医师
南医三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