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怎么办?(3)
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分层
确定为甲状腺结节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超声对结节的特征进行评价,包括个数、位置、大小、形态、纵横比、边界、回声、钙化、血流等多个方面。正如同评价一个人不能光凭一个方面一样,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也需要综合多个方面,尽管不同的方面权重有所不同。上述特征中,形态、纵横比、边界、回声、钙化、血流对结节的良恶性判断较为关键,个数、位置、大小对结节性质判断后处理方式的选择较为关键。由此可见,灰阶超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B超)是甲状腺结节评估的基础,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三位超声等新技术只是锦上添花,撇开灰阶超声谈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就是耍流氓。
根据目前流行的危险分层方法,超声检查后我们可将甲状腺结节粗略分成三类:良性可能性大,恶性可能性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性质待定。有的医院采用TI-RADS分级,那么上述三类分别是TI-RADS 3,TI-RADS 5,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TI-RADS 4。
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
典型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包括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边界不清,回声低或极低,点状钙化以及局限性丰富的血流。极少恶性结节具备上述所有特征,具有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时就应该考虑到恶性的可能性。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俗话又说,不是不用功,术业有专攻。根据结节的超声特征,快速对结节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是超声医生长期积累、不断纠正的结果。因此,结节性质的判定还是交给专业的超声医生吧。下面两例就是比较典型的恶性结节。
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
怀疑为恶性甲状腺结节后,我们必须要探查颈部淋巴结,以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在临床上分成多个区域,但我们主要关注两个区域:甲状腺的前后上下,也就是VI区,以及双侧颈部,也就是II-IV区。VI区的淋巴结比较小,有时位置比较深,所以是否转移不太好确定。但术中外科大夫通常会清扫此区域的淋巴结,因此漏诊或误诊对病人的影响不大。II-IV区的淋巴结比较大,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诊断。但术中常规不会清扫此区域的淋巴结,一旦清扫此区域的淋巴结则会显著延长手术时间,有时甚至导致手术切口的扩大,因此漏诊或误诊对病人的影响较大。
转移淋巴结的典型超声特征包括皮髓质分界不清、囊性变、钙化、血流紊乱等。下面两例就是典型的转移淋巴结。
恶性结节的处理
如果只发现单个恶性结节,而且结节还比较小,而且结节离甲状腺被膜还比较远,而且患者还有强大的内心的话,那么每三到六个月一次的超声随诊也是可以的,毕竟许多微小癌是可以与人共存的。如果是多发恶性结节,或者结节比较大(超过1 cm),或者结节紧邻甲状腺被膜或者已经突破被膜,或者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那么手术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文是赖兴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