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邹称林 三甲
邹称林 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睡眠医学科

看,我的身体又在“摇晃”!——运动性幻觉

6851人已读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觉有它的存在。幻觉可按照不同的感觉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触、运动性幻觉等。其中,运动性幻觉,是关于本体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这是来自我院心理科门诊的一名患者资料:

患者,女,50岁,家庭主妇,家庭条件好,一儿一女已各自成家立业,平素与丈夫两人生活,夫妻俩平时很容易拌嘴。2年前患者在家中逐渐感觉自己走路及坐立时身体不停地缓慢左右摇晃,平躺时变为上下浮动,夜间难以入睡,因为每次快进入睡眠时被这种上下浮动的感觉所惊醒。回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查颅脑磁共振显示大脑皮层多发点状缺血灶,查经颅多普勒示脑血流正常,查脑电图未见异常,予氟桂利嗪胶囊抗眩晕及活血、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虽然反复问丈夫自己是不是在摇晃,得到丈夫明确的否定答案之后也开始相信自己应该没有晃动,但自身摇晃的感觉仍很明显,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时间长了心情很烦,又睡不好,白天精神状态非常差,慢慢担心身体会熬不住,感到非常痛苦,因此反复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神经内科医生发现患者焦虑感明显,建议患者到心理科就诊。

来到心理门诊时患者表情愁苦,面色憔悴,坐姿无力(但无左右晃动),反复让医生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在左右摇晃,丈夫在旁边听着有些不耐烦和愤怒。

体格检查:站立及行走平稳,无左右晃动,无共济失调症状,无眼球震颤,病理征阴性。

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正常,接触合作,面容憔悴,查及情绪低落,可疑运动性幻觉,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意志行为减退,妄想未引出,自知力存在。

诊断考虑:躯体形式障碍

治疗:

1、医生在仔细查看患者既往检查报告后,跟患者解释患者之前做的头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并告知即使头部正常的一部分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看东西忽大忽小、看人忽高忽矮忽胖忽瘦(视物变形),或者身体某部位的扭转、灼烧、腐烂等,这是幻觉的一种。

2、让患者对着镜子,用笔在镜子上给自己的镜像画出轮廓,观察自己的镜像会

不会因晃动而离开该轮廓。结果患者发现自己确实没有晃动。嘱回家反复练习。

3、予帕罗西汀片抗抑郁改善情绪,奥氮平片改善认知、减轻幻觉,氯硝西泮片改善睡眠。

效果观察:一周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诉患者情绪改善,坐立及步行时左右摇晃减轻,夜间睡眠改善,白天精神状态好转,但平躺时入睡前上下浮动感觉仍存。予调整药量继续治疗。

半月后,患者在丈夫陪同下复诊,诉左右摇摆症状消失,夜间平躺睡觉时上下浮动也减轻,主观感受好转,对睡眠影响不大,但该感觉仍存在,予调整药量后继续治疗。

1月后,患者独自前来复诊,诉左右摇晃、上下浮动感消失,现只有轻许头晕,睡眠、情绪都平稳。予停用氯硝西泮片,并告诉患者接下来进入治疗的巩固期,嘱维持帕罗西汀、奥氮平原剂量治疗,患者表示理解并坚持治疗。

3月后,患者跟丈夫前来复诊,诉现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睡眠平稳,告知患者需把药物逐渐减量至停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和学会情绪管理,出现1周以上失眠及时就诊,患者表示感谢。

半年后电话回访,患者诉停药后症状未复发,偶尔情绪波动时有轻微头晕,但可以自行缓解,情绪、睡眠可。

讨论: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眩晕跟运动性幻觉有时难以鉴别,尤其患者之前可能的确有眩晕病史,患者的幻觉症状可能跟眩晕一模一样,但检查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抗眩晕治疗效果不佳。这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感觉异常,即运动性幻觉,跟其他躯体化症状一样,它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情绪问题导致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进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异常。该患者经调节情绪、抗精神病治疗及认知矫正后,症状很快改善至彻底消失,反馈验证患者无眼、前庭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即该症状不是眩晕,而是运动型假性幻觉。


邹称林
邹称林 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睡眠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