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坚 三甲
刘坚 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儿科

儿童夜遗尿

1585人已读

儿童夜遗尿又称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若得不到积极和及时治疗将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危害。需尽早进行治疗,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据统计大约有16%5岁儿童、10%7岁儿童和5%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睡眠和排尿生理节律、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临床上,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包含夜间遗尿、日间排尿、排便情况、心理行为问题、饮水习惯、家族史及既往治疗情况等以便更快、更便捷地了解儿童夜间遗尿情况、日间排尿症状及是否合并其他潜在疾病。辅助检查也是儿童夜遗尿诊断的重要步骤,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常可协助诊断儿童膀胱功能异常和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对伴有明显日间排尿症状者及排便异常者,可考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腰骶部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有条件的家庭均应积极记录排尿日记如日间最大单次排尿量,而夜间总尿量。

基础治疗: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夜遗尿患儿家长的教育,向其讲解关于儿童夜遗尿的基本信息。夜遗尿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其进行责罚。

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治疗的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小年龄儿、遗尿对生活影响小的儿童可首先进行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夜遗尿治疗的全过程。

调整作息习惯:帮助家庭规律作息时间,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2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奖励机制:家长应在医师的帮助下树立家庭战胜遗尿的信心,不断强化正性行为和治疗动机。家长不应责备患儿,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养成日间规律排尿(每日4-7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部分家长尝试闹钟唤醒。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有便秘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便秘

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夜遗尿。去氨加压素治疗注意事项包括:①夜间睡前1小时服药,予以少量水送服;②服药前1小时和服药后8小时限制饮水,以达到治疗效果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③若患儿出现发热需要大量补充液体,应暂停使用去氨加压素,以免引起水中毒。如果已经服用,仍需限制饮水;④必要时监测血压及血钠。

遗尿报警器是利用尿湿感应器装置,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膀胱胀满-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遗尿报警器治疗有效率高达65%-70%以上,且复发率较低。其疗效与医师实施的经验和水平直接相关,在西方国家使用较为普遍。由于使用遗尿报警器很容易打扰患儿和家长的睡眠,且起效时间往往较长,多需连续使用8周或更长时间。正确的训练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遗尿报警器治疗注意事项包括:①遗尿报警器不适用于每晚遗尿频率>2次的患儿;②内裤或床单浸湿时触发警报器,若患儿无反应,此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协助患儿起床排尿;③患儿应每晚使用遗尿报警器,持续治疗23个月或至患儿连续 14 晚无尿床(无论先达到哪个标准);④遗尿报警器还适用于去氨加压素药物减量阶段,以促进患儿自行觉醒及减少复发的概率。

夜间尿量增多且膀胱容量偏小的患儿可考虑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联合治疗。

其他治疗:中医中药以及针灸、推拿、敷贴等外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特色。中医认为遗尿属肾虚,治则补之,多以温补固肾醒脑为主。

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可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 , 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当患儿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治疗频率一般为每周1-2次,疗程至少持续3个月。

---摘自于《临床儿科杂志》2014, 32(1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坚
刘坚 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