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不把儿童肥胖当回事儿!
根据2020年底《新闻联播》报道: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
6岁以下的儿童达10%!
大部分儿童肥胖发展成难以治疗的成人肥胖!
一、儿童肥胖的危害:
1、胃食管反流病、胃纳亢进、便秘腹胀、肌肉酸痛;
2、胸闷、气急、易疲劳、体育成绩不佳;
3、高脂血症、激素紊乱、高尿酸血症、痛风;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易患感染性疾病和重症疾病;
5、骨关节病、静脉血栓、生育功能受损;
6、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闭经、多发痤疮、多毛;
7、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性早熟、脂肪肝;
8、焦虑、抑郁、社交障碍、胆怯、孤独、不上进……。
二、肥胖的原因:
1、能量摄入过多:
高能量食物、含糖饮料;
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直接影响;
祖辈的溺爱;
宫内营养不良;
孕期营养过剩、妊娠期糖尿病。
2、活动量减少:
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
家庭作业过多;
参加各类兴趣班占满孩子休息时间。
3、遗传因素:
父母肥胖者后代70-80%发生肥胖;
父或母肥胖者后代40-50%发生肥胖;
父母无肥胖者后代10-14%发生肥胖。
三、肥胖对机体的影响
1、低体温,产热消耗减少;
2、脂肪代谢紊乱: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3、蛋白质代谢异常:尿酸↑、痛风↑;
4、内分泌紊乱:甲状腺素受体↓、甲状旁腺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
5、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6、性早熟发生率↑,性早熟与肥胖相互促进,恶性循环。
四、肥胖症的诊断依据
体块指数(BMI)= 体重/身高2。
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P85-P95为超重,>P95为肥胖。
五、治疗目标
1、体重减轻5%~15%或更多;
2、改善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糖控制;
3、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恢复自信,心理健康。
六、改善饮食结构
1、低能量、低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
2、适量纤维素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油炸食物、加餐、饮用含糖饮料;
4、个体化为饮食原则。
七、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不熬夜,避免不吃早餐、晚餐过饱;
2、不吃宵夜、不吃零食;
3、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
4、不以食物奖励儿童;
5、平衡膳食、健康饮食。
八、运动疗法
1、应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
2、选择孩子喜欢、有效、易于坚持的运动;
3、跑步、快走、滑板、溜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篮球、网球;
4、每天运动4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日以上;
5、中等强度的运动,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6、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是很疲劳;
7、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
8、建立全家爱运动的氛围,而不是让孩子独自去运动。
九、心理治疗
1、多鼓励,增强减肥信心;
2、鼓励孩子增加集体活动;
3、改善孤僻、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
4、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
十、肥胖症的预防
1、孕期适度运动、保持正常BMI、产后母乳喂养;
2、家庭就餐习惯:三餐定时,不看电视玩具,食物结构合理;
3、家庭爱运动、健康饮食的氛围;
4、学校健康饮食教育,运动;
5、社区体育运动设施。
本文是刘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