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的危害与治疗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病因复杂,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有遗传背景。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长期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如膳食结构不合理,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脂肪等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期服用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也可影响血压。而且高血压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上者发病率明显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心、脑、肾及眼底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危害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通过增加冠心病的发生实现。血压增高使得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伸张,刺激血管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管内膜和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浸入动脉壁,形成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冠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对脑的损害是造成脑动脉硬化。临床上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的疾病主要有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其中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的最常见并发症。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极大,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个大难题,很多患者只能依赖长期规律的血液透析或是肾脏移植手术。
眼底的变化可反映高血压的进展情况。眼底改变的级别越高,高血压患病的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的患病时间成正比。当视网膜出血、渗出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时,提示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是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要因人而异。一般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20/8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首先是减少钠盐摄入,推荐每日摄入钠盐<6克,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减少味精、酱油等用量;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食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其次应控制体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尽早戒烟,饮酒也应适量,同时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也非常重要。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为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但要注意的是,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应在专科的心血管医生指导下服用。而对那些高血压无症状就不用药;担心降压药有副作用或怕对降压药依赖而不用药;血压高时吃几天药,降到正常后就停药;见别人吃啥药自己就吃啥药;相信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虚假广告等错误做法要坚决摒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