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动静脉畸形为什么要分几次治疗?
对于体积大、流量大的AVM,一般会采取分次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即栓塞术后病灶周围脑血管因不能承受血流的改变而导致的出血。
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的小动脉上有一圈肌肉控制毛细血管床内的血流,当血压高、血流量大的时候收缩,血压低、血流量小的时候扩张,这就是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以维持脑组织相对稳定的血流量。由于脑AVM内没有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床,近端供血动脉压力低、流速快,大量压力高的动脉血直接经畸形团灌流至静脉中,使得畸形团周边的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发生“盗血”现象,处于低灌注状态。周边缺血的脑组织为了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小动脉持续扩张。当AVM被栓塞后,大量血液转流,注入原来长期处于低流量的盗血区,使其突然转为正常压灌注。这些长期处于极限扩张状态的小动脉已丧失正常的自动调节功能,对这种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能适应,不能正常收缩以减少毛细血管床内的血流量和血流压力,引起血管充血、扩张、外渗,甚至破裂出血。
因此,对于体积较大的畸形团,或者流量较大的畸形团,如果一次栓塞的体积太大,血流改变较大,就有可能突然较大程度地增加周边脑组织内血流,可能造成破裂,导致周边正常脑组织内出血,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体积较大(超过6 cm的AVM),流量较大的畸形团,医生通常会选择分次治疗,以尽量减小栓塞引起的血流改变对于周边脑组织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因栓塞引起的正常脑组织出血的风险。根据情况,每次栓塞之间的间隔一般在两周以上。首先处理高危出血因素,如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畸形团内动脉瘤、静脉端的狭窄和瘤样扩张等,一般每次栓塞不超过畸形团体积的50%。
本文系黄清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黄清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