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肾综合征和肾心综合征
众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不论先发事件是心脏病还是肾脏病,这一关连现象均存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肌酐轻度升高(26.5μmol/L,即0.3mg/dl),心血管死亡率即明显升高。同样的,在原发病是肾脏疾病时,血肌酐的轻度升高(26.5μmol/L,即0.3mg/dl)即可导致心血管死亡率的显著升高。众所周知,心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死亡原因
近年来,心肾综合征的名称越来越被广泛应用。2004年8月美国NIH的NHLBI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有关心脏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时的急性或慢性肾脏反应。目前狭义的概念认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是指心力衰竭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并且心力衰竭的治疗由于肾脏功能的减退或进一步下降而受到限制。因此,心力衰竭时,肾功能的减退或进行性下降将使预后进一步变差。 然而,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同时存在的情况并不局限在原发病是心脏疾病,原发病为肾脏病同样可以导致心脏疾病甚至心力衰竭。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将肾脏病作为原发病引起心脏疾病的情况称为肾心综合征(renocardiac syndrome)。 在2007年4月的世界肾脏病会议上,意大利肾脏病学家C. Ronco教授根据原发病和起病情况将心肾同时受累的情况分为5类:广义心肾综合症的定义: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生理异常,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会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f0 `+ c6 n I型:急性心肾综合症。心功能的突然恶化(如急性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急性肾损伤(AKI)。
II型:慢性心肾综合症。慢性心功能不全(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进行性和持续的慢性肾脏病(CKD)。
III型:急性肾心综合症。突然的肾功能恶化(如急性肾脏缺血或肾炎)导致急性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IV型:慢性肾心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如肾小球或肾间质疾病)导致心功能减退、心室肥大和/或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性增加。 V型:继发性心肾综合症。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脓毒血症)导致的心脏和肾脏功能障碍。 目前,有关心肾综合征和肾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心脏和肾脏关系密切,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多方面的。首先,两者在血压、血管张力、利尿和利钠、循环血容量、外周灌注和组织氧供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均有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发挥细胞和体液信号调节。在这些方面,两个器官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平衡,其中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会另一个器官的功能下降。例如,心源性休克时,由于心排量下降和神经-体液调节导致肾脏血流量的降低,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下降。而严重的肾动脉狭窄,则可通过容量和压力过负荷导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广义的讲,心脏和肾脏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心脏和肾脏对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系统。两个脏器对话的桥梁是一氧化氮、反应氧簇、系统性炎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化以及内皮素、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和利钠肽等。在肾脏功能减退时,心血管科出现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大和重塑、心肌微血管病变和血管钙化;而在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和RAAS活化等因素导致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而且很多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年龄和糖尿病等均可促使肾脏病的进展。另外,心脏病和肾脏病都可引起贫血,后者反过来又导致两种疾病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脏和肾脏的相互作用远不是泵血和滤过那么简单。 | |
本文是李学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