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君
张君 副主任医师
宜章县中医院 儿科

小儿腹泻你了解多少?

3449人已读

秋凉容易凉肚子,小儿腹泻便成为这个季节各大医院门诊就诊率的热门!这也是家长非常揪心的问题,当孩子出现腹泻,家长们常会一鼓脑地发问“怎么就拉肚子了?也没吃什么东西呀!”“怎么就拉个没停,为啥不开点止泻药呢?”,其实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众多,有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等,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也有非感染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以及气候因素等,所以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和了解小儿腹泻,避免防治走入误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平时家长们所经常问到的几点:

(1)孩子拉几次才算腹泻?

一般家长一见孩子腹泻就紧张,其实是否发生了腹泻我们从两方面衡量:一是大便次数是否增加,二是大便性状是否变化。通常,小儿的大便时软便或糊样,如果突然变得很稀甚至是水样,粘液脓血便,这就是性状改变了,大便次数超过平时再加上性状的改变,此时就要考虑发生腹泻。另外对于母乳喂养的6个月内的婴儿,生后即出现腹泻,但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的,这种属于生理性腹泻,添加辅食后大便即可转为正常,故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2)腹泻后如何喂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腹泻后吃奶会越吃越拉,不能吃带油的食物,故而出现拒绝喂食母乳,限制孩子饮食的极端行为,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腹泻的治疗重在预防和治疗脱水,腹泻时禁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进的少出的多更加容易脱水,另外饥饿状态下肠蠕动增加,反而可加重腹泻,事实上腹泻患儿应给予口服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并保证营养摄入,母乳喂养儿提倡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继续已习惯的日常饮食(必要时加ORS液),鼓励少量多餐,避免粗纤维丰富的蔬果,高糖高蛋白油腻食物,若继发乳糖酶缺乏,可予低(去)乳糖配方奶,1-2周后腹泻好转可逐渐转为原有喂养方式。

(3)如何判断有无脱水?

小儿腹泻最容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脱水分三度:轻,中,重度。轻度脱水: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5 % ,失水征表现不明显,患儿稍感口渴,尿量轻度减少,精神尚正常,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好,前囟及眼窝正常或稍凹陷,哭时有泪;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 %一9 %,临床上可见明显失水征,患儿烦躁或萎靡,口渴明显,尿少,精神差,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前囟及眼窝凹陷,哭时泪少;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 %以上,表现中度失水+休克征,患儿精神极度萎靡、昏睡,甚至昏迷;口渴非常严重,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皮肤极干燥,弹性极差,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哭时无泪。中重度脱水患儿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患儿治疗时机。

(4)腹泻用抗生素,止泻药对吗?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食物不耐受(对某种食物敏感或过敏)和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尤其是病毒感染),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应根据病因适当选用,抗生素不但可杀灭病原微生物,也可导致菌群失调,故而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更麻烦,而止泻药一般只适用于严重非感染性腹泻,如果发热性腹泻立即止泻,病原微生素和毒素滞留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反而会加重病情,加重毒血症状,尤其小儿更加要注意。

5.小儿腹泻如何预防?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适时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2)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应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由于婴儿便次多而怀疑其消化能力,进而不按时添加辅食;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

4)感染性腹泻患儿,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诺如病毒肠炎等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5)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即使没有消化道症状的婴幼儿,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亦应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难治性腹泻;

6)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口服疫苗国内外已有应用,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张君
张君 副主任医师
宜章县中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