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竺:要从人格和收入上尊重医生(摘选)
比方说,对医院院长们,我就要更多地强调公益性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如果院长只关心医院的收入和医生的积极性,那就不对了,因为那是社会和政府要考虑的。你(院长)本人,首先要关心考虑如何应答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所以,我很希望大家从这个大格局当中,看到自己的使命,也使自身获得发展。
——Binbin感言:小医生更要融入到这个大格局,把握发展的大方向,把个人的使命和社会的使命结合到一起,让自身发展了也造福于别人和社会。
2.好医生看病须讲卫生经济学
记者:你总是强调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但目前在医务界,医生和医院关注最多的好像是治愈率?
陈竺:这也是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某种欠缺,基本不谈卫生经济学。但在很多国家的医务界,已是共识。
很多国家的医生,他看一个病人,会先注意你是谁,有没有保障,如果你有医保,是哪一种险种?所以,不能脱离了患者的承受能力,去开贵药。
我讲的适宜技术,并不都是低技术,而是适合这个病人的、成本效益最高的技术。医务人员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Binbin感言:买东西需要考虑的是性价比,行医这种特殊的服务,把卫生经济学的理念贯穿于行医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能用更少的钱来解决问题不是更科学吗,这样才能切切实实的改善看病贵的问题。
3.经济学祖师亚当斯密论述:我们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把自己的财富,并且有时还把自己的名誉和生命,托付给律师,这两类人,是应该特别受尊重的。但在我们国家,医生还要为接近教师的地位而努力,我觉得这是很不理想的一种状况。所以,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
还有,医学科学要得到尊重,治病救人是一种最高尚的事业。
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东西,但做起来却很难。
——Binbin感言:有时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起码的尊重,这的确很打击人。以医生的付出来衡量他们的收入,其实还是很不平衡的,我也希望能有所改变和提高。
本文是谢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