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家茂
杨家茂 主任医师
邵武市中医院 国医馆

甲减及其合并症

3817人已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及其合并症有逐年增多趋势。成人患病多不典型,常以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既可以为长期甲减的严重后果,有时又可以成为甲减的首发症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贻误。笔者应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略有体会。兹举例如下;

1.甲减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岑某。男,63岁,以胸前区闷痛1天为主诉于1986116日入院。曾在某医院服用硝酸甘油片复方丹参片等症状未能缓解。体温36.0℃;脉搏52次/分钟;血压156/94mmHg;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毛发稀疏,皮肤粗糙,形寒肢冷。舌紫肿大,脉沉迟。心音低钝,心界扩大,肝在肋下二指。双下肢肿胀,EKG报告QRS波低电压,呈缺血改变。胸部X线片报告心脏显著扩大,心胸比大于0.60。少量心包积液。追问病史,知其3年前因甲亢于20年前行131I照射术,血查T30.48nmol/L;T425.74nmol/L;TSH5.1mmol/L.TG2.59mmol/L.CH11.89mmol/L.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包积液,高血压病Ⅱ级。中医辨证为胸阳衰微,气滞血瘀。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药选吉林参川芎桂枝仙茅各10克,黄芪茯苓泽泻各30克,车前子仙灵脾白术赤芍各15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并用10葡萄糖水500毫升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6毫升静脉滴注。3天后,胸痛消失,症状改善,血压150/82mmHg,脉搏62次/分钟。上方去白术赤芍,加石菖蒲郁金各10克,再进4剂,,胸闷亦除,形寒畏冷改善。加服桂附理中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甲状腺素片20mg每日1次。治疗月余,EKG明显改善,心包积液消失,T31.85nmol/L,T477.2nmol/L,TSH降至1.53mmol/L,TG1.24mmol/L,CH5.69mmol/L。于1986年12月30日好转带药出院。

2.按;此例患者年过花甲,因用131I照射后,甲状腺损伤,功能减退。表现为心脏扩大,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现在临床发现老年甲减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不少。临床治疗很是棘手。因为甲状腺激素替代会加重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塞。此时抗心绞痛药物可能无效,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衰,气虚血瘀,药用吉林参桂枝,黄芪,仙灵脾益气温阳,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茯苓车前子强心利尿,白术泽泻健脾利水,炙甘草温中复脉,诸药配伍,增强心脏功能,纠正心肌缺血缺氧。避免了甲减危象的产生。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持了甲状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甲减合并神经病变

患者李某,女,46岁。工人。因反复背部发僵,双上肢节段性麻木。撕裂样疼痛,感觉异常,3年。于1992年12月16日来诊。曾在某院拟诊为脊髓空洞症,予以能量,神经营养剂治疗,症状改善不著。伴便秘嗜睡,纳食不下,动作缓慢。查;双下肢肿胀,皮肤粗糙,舌淡有齿印,脉沉迟,心率50次/分钟,血检,T30.924nmol/L;T42。16nmol/L;TMG40/L.TMA35.西医诊断为甲减合并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治从健脾补肾,温阳益气。药选当归川芎独活桂枝白术秦九威灵仙地龙各10克,黄芪,薏苡仁桑寄生各30克,甘草3克。甲状腺素片20mgbid肌苷片0.4tid维乐生2片tid配合治疗。10天后,双上肢疼痛明显减轻,精神改善。续以上方增减鹿角霜甘松,龟板狗脊牛膝木瓜等药物,2个月后,肢体麻木疼痛消失,皮肤细润有泽,感觉正常,双下肢肿胀消失。血检T31.6nmol/L;T472.07nmol/L.予以甲状腺素片20mgqd,肌苷片0.4tid维乐生2片tid维持,中药以虎潜丸去知母,黄柏,加入桂枝地龙黄芪,鹿角霜等善后,至今正常。

按;甲减合并神经病变不少。但类似脊髓空洞症的表现并不多。背部发僵,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乃因甲减引起,而此例甲减可能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后遗症所致。单纯神经营养剂无效。明确诊断后,抓住主要矛盾,予以甲状腺激素改善甲状腺功能,配合中药温阳活血,健脾益气,补肾通络,使阳气得复,肿胀可除,麻木疼痛消失,诸症悉愈。

3.甲减伴瘀胆性肝损害。

患者邓某,女48岁,农民,以腹胀便秘,厌食嗳气,胫肿肢软,怕冷乏力半年,头晕闭经3个月为主诉,在某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与乙底酚治疗未效。B超检查报告;肝胆中度肿大,但无结石。肝功能报告;黄疸指数16ui,血清胆红素37.62umol/L;ALT1334mmol/L;rGT140UI;HBESAg阴性;TG3.2mmol/L.ch10.3mmol/L.曾经服用肝泰乐,益肝灵雷尼替丁,吗丁啉等症状未改善。于1994年3月3日来中医治疗。追问病史,3年前曾有过高热,甲状腺肿痛。经治而愈。遂查T30.63nmol/LT42.57nmol/L.西医诊断为甲减伴瘀胆性肝损害。中医辨证属阴黄。治从温阳健脾,利湿除黄。药用黄芪30克,丹参,茵陈茯苓,车前子各15克,石菖蒲,郁金,枳壳,桂枝鸡内金白术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并予甲状腺素片20mg每日1次,维生素b120mg每天3次。10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纳食改善,大便正常。再服10天后,腹胀除,胫肿消。上方加减,甲状腺素片改为10mgqd。治疗2个月后,诸症消除,月经来潮,肝功能报告正常。按;现代医学认为;甲亢时机体代谢亢进,肝糖原分解,需要消耗氨基酸和维生素,容易引起肝脏肿大和肝功能损害。而临床上肝细胞性黄疸,ALT增高却是抗甲状腺药物并不少见的毒副反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此例患者可以确定为亚急性甲状腺炎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瘀胆性肝损害。而有闭经,腹胀,厌食倦怠等症状。因此雌激素和保肝药物疗效欠佳。中医辨证为阴黄,治疗以温阳益气,健脾利湿,并配合甲状腺素以提高甲状腺功能,所以效果显著。

注明,本文刊登在《福建中医药杂志》1999年10月第5期22页。

杨家茂
杨家茂 主任医师
邵武市中医院 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