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病人不同食物种类介绍
一.基本膳食:
1. 普食——正常饮食,但应营养充足,饮食结构符合平衡膳食原则。可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鲜嫩的肉类,鸡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富含强烈调味品的食物和太油腻的食物。
2. 软食——可食用:软米饭,烂面条,瘦嫩的肉类,多选鱼类,虾类,肝脏,都需要切碎煮烂; 熬烂的蔬菜、菜汁;去皮去籽煮过的水果和果汁;水果以含粗纤维较少的为宜,如香蕉、桔子和苹果,注意补充维生素C。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富含强烈调味品的食物和太油腻的食物,生冷及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洋葱、青豆等;硬果类如花生米、核桃。
3. 半流食――适宜的半流质食物有:肉末粥,碎菜粥,蛋花粥,面条汤,面片汤,馄饨,面包;蒸蛋羹,蛋花汤,卧鸡蛋;牛奶,酸奶;嫩豆腐,豆腐脑;果汁,果泥,果冻;西瓜,熟香蕉;菜泥,菜汁,嫩碎菜叶;各种肉汤,嫩肉丝,肉末,鱼片等。禁用食物:豆类、毛豆、大块蔬菜、大量肉类、蒸饺、油炸食品如熏鱼、炸丸子等均不宜食用;蒸米饭、烙饼等均较硬且不易消化吸收应少食或不食;刺激性调味品等亦不宜食。
4. 流食――指流质饮食,是一种食物呈液体状态、在口腔内能融化为液体,比半流质饮食更易于吞咽和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稠米汤,藕粉,杏仁茶,麦片粥;蒸蛋羹,蛋花汤,肉汤冲鸡蛋,牛奶冲鸡蛋;各种牛奶及奶制品----奶酪,杏仁豆腐、酸奶、冰淇淋、可可牛奶,牛奶冲藕粉;豆浆、豆汤;菜水,菜汤,西红柿汁;鲜果汁,煮果子水,果茶,果冻;清鸡汤,清肉汤,肝汤等。
二.治疗膳食:
1. 糖尿病膳食――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长期服用一些蜂胶,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2. 优质蛋白膳食――大豆中所含氨基酸囊括其所有种类,属于完全蛋白,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其次是牛乳,鸡蛋,鸡肉,鱼肉等也属于优质蛋白
3. 高蛋白膳食——膳食特点:
(1)每日膳食供应的蛋白质比正常膳食多20~30g,总量不少于90~100g,不超过120g.按体重计应为每日1.5~2g/kg.
(2)必须在热能供给充足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的供应量。
(3)每日膳食蛋白质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应为优质蛋白质。
(4)患者胃纳较好者可在正餐中增加蛋、鱼、肉等副食以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如胃纳较差的患者,可在两餐之间加食牛奶、豆奶、蛋类或高蛋白食品中剂的方式供给。
4.低盐膳食——膳食特点:
(1)禁用一切盐腌食品,如咸蛋、火腿、酱菜、香肠、板鸭等。视病情决定用盐量,如1g/日、2g/日、3g/日,最多不超过4g/日。
(2)需要时,可视病情采用少量钾盐酱油或低钠盐以改善食欲。
(3)可用糖醋烹调法以调剂口味。
5.少渣膳食——膳食特点:(食管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前建议此类饮食)
(1)所有食物皆需切小、捣碎、煮烂。
(2)免用粗粮、韭菜、豆芽等含纤维素多的食品。
(3)不用含脂肪多的食品,不用油炸的烹调方法。
(4)不用刺激性调味品。
(5)多用鱼、虾、肉、豆腐脑等易消化食物。
(6)如长期食用,需给予适量鲜果汁、蔬菜汁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6.低胆固醇膳食——膳食特点:
(1)每日膳食中的胆固醇含量在300ml以下
(2)免用或少用动物内脏、脑、鱿鱼、乌贼、鱼子、蛋黄之类含胆固醇高的食品。
(3)不用肥禽、肥肉、猪油、牛油、羊油。
(4)瘦肉可少量选用,牛奶每日1杯,以脱脂奶或酸奶为佳。
(5)多选用大豆、香菇、木耳等降脂食品。
(6)烹调时选用豆油、茶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
7.高纤维膳食——膳食特点:
(1)采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豆芽、粗粮等。
(2)有条件时可适量采用纤维素冲剂,果胶类以增加食物纤维。
(3)长期过量使用高纤维食物易产生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因此要注意营养素的平衡。
廖永德教授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武汉协和医院门诊楼5楼胸外科(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住院地址:协和医院主院区外科1号楼15、16层。
也可通过我的网站https://liaoyongde.haodf.com与我在线交流,我会为您及时解答疑问、提供术后指导等相关专业服务。
本文是廖永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