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注意事项:
1.1 心理指导。腰椎退变性疾病属慢性病,对病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大,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及症状缓解。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听取病人意见和要求,了解其家庭社会背景,寻求社会和家庭支持。向病人交代病情,说明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和预后,讲解手术的实际过程、麻醉方式,解除病人的疑惑和顾虑。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治疗[1]。 上海仁济医院骨科劳立峰
1.2 术前训练。目的是使病人更好地适应术后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尽早功能锻炼。术后早期仍需绝对卧床,大部分病人不适应卧位排便,术前训练病人卧位排大小便,并指导腹部按摩防止术后腹胀、便秘。腰椎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气道插管和长时间卧床可使气道分泌物滞留,需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腰椎术后由于手术的影响和疼痛,病人较难掌握正确起床姿势,开展术前起床训练有利于尽早实现下床锻炼。方法:从侧卧位开始,用一侧手臂的力量将身体撑起至坐稳,整个过程中脊柱必须保持呈一条直线,不得弯曲和旋转[2]。指导病人进行下肢肌肉和腰背肌锻炼的方法,因腰背肌锻炼较多在病人出院后进行,术前正确的练习才能保证术后有效的实施。
2 术后注意事项:
2.1 术后观察及护理。术后回病房搬运病人时采用4人~6人平抬法,保持躯干与肢体于同一条线。去枕仰卧,以利压迫止血,减少渗血。予以适当吸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密切观察意识、呼吸、血压,1 h记录1次,病情平稳后改常规护理。6 h后利用翻身垫行轴向翻身,采取左侧卧45°,平卧,右侧卧45°的顺序,2 h更换1次体位。指导病人如何正确使用镇痛泵,如何采用冷敷、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持续负压吸引,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以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和挤压疏通引流管[3]。
2.2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腰椎融合术手术难度高、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中易导致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病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失血多等因素易导致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
2.2.1 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注意 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开始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的恢复情况。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神经根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神经根的牵拉伤最多见。因神经根水肿高峰在手术后3d出现,术后3d需4h~6h评估1次神经功能,指导病人进行早期积极的下肢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根消肿。
2.2.2 脑脊液漏观察和注意腰椎后路手术的脑脊液漏在术中大多数能被发现,手术医生在术中已作相应的修补处理。术后如引流液量多且稀薄、色淡,可能有脑脊液漏,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改为常压引流,帮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床尾15°-2O°,呈头低足高位。创口渗出多时应积极换药,并敷料外垫棉垫后腰围压迫,这样病人翻身时也能保持持续压迫,有利于创口愈合。
2.2.3 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和感觉情况。术后早期就鼓励病人下肢主被动训练,包括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及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主动收缩。指导陪护人员进行从患肢足部到大腿的按摩。术后早期可予持续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对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的病人,用药期间要注意创口渗血和肢体神经功能情况,防止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2.2.4 预防肺部感染 应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嘱多饮水,适当加强补液。指导和督促病人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定时拍背。
2.4 术后康复锻炼
2.4.1 直腿抬高训练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可减少神经根周围血肿压迫和粘连,显
著提高手术效果,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办法。术后第1天开始协助病人做直腿抬高运动,并逐渐增加直腿抬高的次数和度数。
2.4.2 腰背肌锻炼 术后3天开始作腰背肌锻炼,为下床作准备。锻炼方法是病人俯卧于床上,两上肢向背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及两上肢离开床面,每天坚持3~4次,循序渐进。
3下.3下床活动训练 术后3—4周佩戴腰围下床。注意下床动作,站稳后扶床慢慢行走,忌过度扭曲腰部或过伸过屈
本文是姜永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