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癌性疼痛的新的治疗手段---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5个月前,59岁的舒女士因为胆管癌晚期肿瘤广泛转移,腹痛剧烈彻夜难眠,口服及静脉应用多种镇痛药和镇痛方法均效果不佳,求助于湘雅医院疼痛门诊。鄢建勤主任接诊病人后根据病人情况建议安装鞘内吗啡泵进行疼痛治疗。在舒女士及家属充分了解此项技术的情况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鄢主任带领的疼痛治疗小组的讨论和精心准备下为患者施行了手术,手术后经过逐渐调整鞘内吗啡的剂量,患者的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夜间能够平静的入睡并且可以下床活动,日常生活可以基本自理。
据鄢教授介绍,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7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经受着剧烈的疼痛,严重的影响着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负担,有效的缓解和解除这类患者的剧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阿片类药物仍然是治疗晚期癌痛的主要用药,但大剂量口服或静脉使用此类药物后,不但容易迅速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并且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甚至可造成比疼痛更难忍受的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鞘内吗啡泵,为高效应用吗啡类药物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植入蛛网膜下腔的鞘内导管,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体外程控仪调节吗啡的剂量,吗啡直接与脊髓后角和脑组织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而不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采用此技术给药,吗啡的用量仅为口服吗啡的1/300,而且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可以满足不同疼痛患者的需要。
近两年湘雅医院疼痛科连续为三名癌症晚期剧痛患者成功的实施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使患者摆脱了晚期癌症带来的剧烈疼痛,减轻了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感和家属的心理负担,为广大疼痛病人带来了福音。据了解这种新型的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国内起步较晚,湘雅医院疼痛科在我省最早开展此项技术。
本文是鄢建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