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疝与腹壁疾病相关问题解答
什么是疝?
疝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还包括脐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等。老百姓常说的“小肠疝气”,“气卵子”就是腹股沟疝的一种。
哪些因素会导致疝的发生?
1、腹壁强度减弱:
①先天因素: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白线缺损、腹股沟三角、某些组织穿过腹壁处
②后天因素:切口愈合不良、神经损伤、肥胖、久病营养不良、吸烟等
2、腹腔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啼哭、腹腔肿瘤、妊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
疝需要如何治疗?
疝只能通过手术治愈,药物无效。如不及时处理,疝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诊断明确的疝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建议找疝与腹壁疾病专业医师就诊,寻求规范化治疗方案。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以及高龄且内科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暂行疝带压迫治疗。
等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建议长期应用疝气带,否则可造成局部组织粘连,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如果在手术前出现疝出的包块不能还纳,且伴有疼痛不适,应该立即平卧,轻柔按压予以复位,如果自己不能还纳嵌顿的疝内容物,建议6小时内尽早就医。
疝手术后注意:
1.术后保护伤口,防止尿液湿污,避免沾水洗澡等。局部适当加压12~24小时,并托起阴囊预防血肿。术后可应用疝气带1个月,可有效保护切口,增加局部舒适性,减少切口深部积液及疝复发。
2.局麻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椎管内麻醉6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全麻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切口术后1周拆线;如果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的切开,不用拆线。
3.术后2周作一般体力劳动,3-6个月内尽量避免造成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便秘,排尿费力,爬山,搬重物,抱孩子等因素。
4.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
本文是毕敬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