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的早筛和预防指南
近期,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针对肺、大肠、肝、胃、乳腺、宫颈和前列腺七种男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肿瘤筛查和预防的推荐。发布会上传出消息,目前上海市仅户籍人口中,每年新诊断恶性肿瘤达6.8万例、死亡3.7万人,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00个上海人因恶性肿瘤离世。
本文就来详细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早筛和预防指南。看看《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7年版)》中是如何规范的。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2.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 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3.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1.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2.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乳腺X线检查:
(1) 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2) 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及内外侧斜(MLO)位。
(3) 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4) 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5) 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2.乳腺临床体检: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但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妇女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3.乳腺自我检查:
(1) 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2) 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建议绝经前妇女应选择月经来潮后7~14 d进行。
4.乳腺超声检查:
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0类的补充检查措施。
5.乳腺MRI检查:
(1) 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2) 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BRCA1/2基因有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筛查。
6.其他检查: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及血氧检测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20~39岁: 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0~45岁: (1) 适合机会性筛查
(2)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 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 超检查联合
45~69岁: (1) 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2)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或以上:(1) 适合机会性筛查
(2) 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 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2)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3) 既往行胸部放疗。
最后,如果大家懒得看字的话,那就直接看图吧,言简意赅~手机推文,排版局限,见谅!

本文是赵君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