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芙玲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你应该了解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表者:周芙玲 人已读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以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的“种子”)显著减少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中国的年发病率约0.74/10万。再障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和60岁以上的老年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什么可能会引发再障?

再障发病可能与药物、化学毒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药物:氯霉素为最常见引起再障的药物,现该药物临床已很少用。

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和再障的关系已在许多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

电离辐射X线、γ线等均可导致再障,长期超允许量放射性照射可致再障。

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部分乙肝、丙肝患者在患病毒性肝炎若干年后会发生再障。微小病毒B19感染可导致再障或纯红再障。

免疫因素: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因素:Fanconi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等,系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温馨提示:房屋装修材料,尤其是木制家具、油漆、墙纸等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苯及甲醛。苯可诱发再障、甲醛可诱发白血病,是已被许多医学研究证实的。小儿白血病有约70%的患者在发病前1-2年内有家庭房屋装修史。专业人士建议,房屋装修后请通风3-6月后再入住,必要时可进行空气中甲醛及苯含量的检测。

再障是怎样发生的?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造血的“种子”,存在于骨髓内),可增殖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输送至全身,供全身各器官组织活动使用,白细胞负责抵御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致病菌,血小板参与人体正常的止血功能。再障患者是因为上述的病因导致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或自身造血干细胞本身存在缺陷,使造血干细胞急剧减少,所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会相应减少。通俗地讲,如果把骨髓比喻为土地,造血干细胞就是种子,血细胞就是庄稼,正常人的骨髓是一块长满庄稼的土地,而再障患者的骨髓就是一块不能长庄稼的土地。

正常的造血

blob.png

再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过程

blob.png

再障有哪些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表现为咽痛、咳嗽、咳痰等,严重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其次是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皮肤、粘膜、软组织、血流感染等,表现为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难以愈合的口腔溃疡、皮肤软组织疖肿、败血症等。

2.贫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耳鸣等。

3.出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疱、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血便/黑便、血尿、月经量大且持续数天不能自止、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发热

blob.png

贫血

blob.png

皮肤瘀斑

blob.png

口腔血疱

blob.png

鼻出血

blob.png

再障有哪些分型?

再障按起病缓急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多起病较急,起病时病情较严重,多数患者一起病即表现为反复发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全身一/多部位反复出血等;而慢性再障多起病缓慢,起病时病情相对较轻,上述症状多不如急性再障严重,或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病程呈缓慢进展状态,若不经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

再障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重型再障多以严重的反复发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多部位反复出血为主要表现。非重型再障上述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或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慢性再障若不正规治疗,多数会进展为重型再障。我们将一起病即表现为重型再障的称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而将慢性再障逐渐进展为重型再障的称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AA-Ⅱ)。重型再障与非重型再障的区分有客观标准: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15×109/L;以上三项指标满足其中任意两项为重型再障,达不到重型再障标准的为非重型再障。

如何检测出再障?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生化、出凝血检查;

2.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骨髓病理);

3.流式CD55/CD59或Flear检查,以确定或排除是否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4.染色体核型;

5.恶性血液病常见基因突变检查,以除外恶性血液病(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6.自身抗体相关检查,以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

7.儿童及青少年再障患者需进行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相关基因检查,以确定是否为先天性骨髓衰竭。

怎样治疗再障?

包括支持治疗和疾病针对性目标治疗两部分。

1.支持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如出现发热给与抗感染治疗;出现严重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或存在明显的出血症状时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治疗。

2.目标治疗:主要是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对于重型/极重型再障,年龄<40岁,有同胞全相合供者的,首选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较大或没有同胞全相合供者的患者,首选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对于重型/极重型再障,在没有同胞全相合供者时,经医生充分评估病情,权衡各治疗方案的优劣,结合患者意愿,无关供者HLA配型9-10/10相合及单倍型供者移植也是可以考虑的。对于依赖输血的非重型再障可采用环孢素联合雄性激素治疗,亦可选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不依赖输血的非重型再障多采用一些促造血治疗(雄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中药等)。

再障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磕碰,病情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2.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众场所,外出需佩戴口罩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进食卫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硬物及刺激性食物;用软毛牙刷刷牙或用漱口液及清洁纱布清洁口腔;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起肛裂,继而诱发肛周感染。


周芙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武汉大学2016年度“351人才计划”入选者,珞珈特聘教授。长期从事血液病的临床工作,擅长不明原因发热、骨痛、淋巴结肿大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血液肿瘤复发及细胞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在白血病及骨髓瘤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科研工作,2011-2014年先后在美国得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及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央高校科研基金2项,省重点基金1项,国际合作1项,新技术新疗法2项,参与卫生部重点基金及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Blood Rev及Oncoimmun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2017年获得全国“人卫杯”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年获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武汉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二等奖,获得武汉大学“PPT教学微赛”的三等奖。目前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类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级教学课题1项,武汉大学校级1项,发表教学论文7篇。

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常委,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慢性病管理委员会常委。长期担任leukemia,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ancer Medicine及Oncology letter等杂志审稿专家。

本文是周芙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6-09